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蛋糕”该怎么分?

(2010-10-19 10:35:18)
标签:

滾滾車輪

汽车

分类: 车风魅影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蛋糕”该怎么分?

文/滾滾車輪

 

巴黎车展上,日产高调发布了Leaf电动车,该车已经量产,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分别接到了13000和6000多台的订单,完全超过了当前日产的生产能力,而其进入中国市场,也只是迟早的事。同时,雪弗兰Volt也已计划今年量产,明年进入中国。大众、奥迪、丰田、现代都在积极地努力开发电动汽车,2011年将会是全球电动车量产的高峰年。

 

国外品牌对电动车开发的不遗余力,显然是为在今后的汽车市场中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而这里最需要提到的市场就是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第一汽车销量大国,我们的电动车市场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也是众多汽车企业最需要抢食的市场蛋糕,这里,就会牵涉到一个内外竞争和利益区分的问题。

 

目前相对来说,我国的自主品牌是研发电动车的中坚力量,拥有的自主掌握的技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并不落后,部分技术还处于领先水平,但综合考量,还是个半吊子。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奇瑞,在技术上拥有投入和研发的勇气,但实际的产出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另外在电动车设计能力上也处于落后水平。尽管在国内已经可以看到或买到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但如不加快步伐,那么这块大蛋糕很快就要被他人夺食。

 

“通过电动车技术共享来加快量产”不是伪命题

 

技术壁垒既然没那么容易攻破,也可以走一走捷径:即与他人技术共享。当然,这条捷径并非真正的捷径,只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将国内外的电动车技术实现共享,并将核心技术再加以研发和突破,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别说这个是伪命题,因为中国的汽车生产环境确实能支撑起这样的“捷径”。

 

首先,在中国生产的国外品牌车企,根据政策法规要求,必须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设立,且股权不得超过50%,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是在全球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和环境。而当初设立这一政策法规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让中国人自己也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共享。

 

一开始,国外品牌的车企自然不愿意将核心技术拿到中国来生产,因为他们害怕核心竞争力的泄露和分享,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入,以及汽车市场销量的高速增长,迫使国外品牌车企开始与国内合资企业分享核心技术,并将之国产。如此一说,既然之前可以,那么今后的电动车技术为何不可实现技术共享?

 

于是,某一国外品牌汽车公司的高管开始担心,未来合资公司在研发电动车核心技术方面很可能取得的创新成果,但现在看来也很有可能被占有多数股权的中方所拥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危机感,而对我们自主品牌和国内车企来说,就是一种激励和机遇。当然,有些国外汽车品牌企业也深知此种势不可逆,便主动提出实现技术共享。比如日产,其总裁戈恩表示,日产在与东风商谈电动车技术方面,技术共享无限制。可以说,这样的举动确实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保护环境和研发新技术本身就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日产的电动车技术共享明确表示了对环境的支持,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支持。毕竟早一天实现电动汽车的量产,就能让地球污染少一天,这也是一种责任所在。

 

这样一来,我方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便可获得日产的电动车技术,并可加以吸纳和升级再研发,随之转化为我方的电动车技术。作为日产在中国唯一的乘用车合作企业,东风日产将为电动车在相关城市的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广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制高点。按照规划,2011年,东风日产将先以整车进口的方式导入电动车,并在几个新能源车试点城市进行示范运行。随着国内电动车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东风日产将成为国内电动车领跑车企的有力争夺者。

 

既然,已经有国外品牌的车企做出了表率,愿意实现电动车技术共享无限制,加上客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实力无疑又会得到增强,自然在量产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快更稳,同时也能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而真正抢食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蛋糕的,说到底,还是在技术研发上孜孜不倦的领先企业。

 

“滾滾車輪”原创,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时必请注明,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笔者联系方式  QQ:629236625  MSN:kimiloveaudi@sina.com  E-mail:kimiloveaudi@fox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