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何时做到世界第一?

标签:
汽车滾滾車輪 |
分类: 车风魅影 |
中国车何时做到世界第一?
文/滾滾車輪
今年的中国车市产销量,如无意外依旧会是世界第一,总体销量预计与去年相比增长将超过50%。从今年1-3月的车市销量数据来看,乘用车累计销售了373.84万台,而去年同期销量为231.03万台,同比增长了61.81%。尽管我们是汽车大国,但绝非汽车强国,世界第一名不符实,而这样的环境,对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坐拥全球第一市场,获得的机遇是空前的,但中国车在技术实力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积累的不足,短短十余年的时间,要打破百年的垄断显然不是易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无论如何,合资品牌汽车永远不会是支撑这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心骨,中国人必须要让自主本土品牌的汽车发扬光大,就如同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地位一样强势。后来居上是我们的拿手好戏,这一招同样会“Ctrl+V”到汽车工业中。中国汽车工业强不强,看的不仅仅是销量,更是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实力和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但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车型在国内还算不上数一数二,在世界市场的地位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我们的销量进步卓著。
整个200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57.7万台,市场份额达到了44.3%。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21.7万台,占轿车市场份额的29.7%,市场份额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近5个百分点。而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华晨、一汽(奔腾)、上汽(荣威)等几家主流自主品牌车企也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我们有量,但缺质,这是广泛共识。
车企 |
2009年累计销量 |
同比增长 |
奇瑞汽车 |
48.41万台 |
+36.0% |
比亚迪汽车 |
44.84万台 |
+162.4% |
吉利汽车 |
32.91万台 |
+48.4% |
长城汽车 |
15.51万台 |
+114.4% |
华晨汽车 |
13.24万台 |
+28.6% |
江淮汽车 |
12.38万台 |
+112.7% |
长安汽车 |
10.74万台 |
+163.9% |
海马汽车 |
9.11万台 |
-5.1% |
一汽奔腾 |
8.83万台 |
+76.6% |
上汽荣威 |
7.50万台 |
+177.8% |
众泰汽车 |
6.45万台 |
+20.7% |
力帆汽车 |
4.27万台 |
+140.3% |
自主品牌如何做大做强
中国车要做到世界第一,等同于自主品牌要做到世界第一,这是一个艰巨并且忍辱负重的过程。当下,自主品牌虽然在销售业绩方面大刀阔斧,但依然面临很多障碍,包括技术层面、供销体系、营销策略、产品特色、渠道扩张、品牌树立、服务提升等等。而在拥有了全球最好的汽车市场的基础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循序渐进地耐心进取是自主品牌车企首要调整的心态。
技术劣势一直是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车型抱有疑虑心态的首要原因,从研发投入上说,自主品牌一直是不遗余力的,近几年对产品的完善规划也是可喜的进步。生产线的改进可以寻求国际资源的帮助,包括收购的技术平台,多吸纳,多学习,多应用,或者与国内较为强势的集团资源合作,同时也需要政府的牵线和支持政策,从而形成技术互补的局面,提高车型品质、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降噪水平,这是我们一直希望的,也是自主品牌正在努力的。
而现在,我们逐渐看到自主品牌的诸多车型正在脱胎换骨,仅仅是设计层面上就已经彻底摆脱了曾经的乡土气息,风格开始成熟,时尚和大胆,各项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合资品牌车型相比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车型本身研发上投入更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在这些进步的基础上,我们更需要看重营销和渠道。
渠道是个无比重要的资源,上游产业链和下游的整合一体化,做强做宽终端,将销售网络扩展到每一个细小区域市场,从销售网络密度上看,我们还是要远落后于美国市场的,而这是有利于销量提升的。近年,我们有不少利用渠道成功扩张的案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去研究,去思考。而终端渠道是直接联系消费者的,4S店的软硬件设施都有提高的空间,对服务的提升、管理的完善、满意度的探索永远是无止境的。
在这些层面之上,重视营销策略是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关键。首先是产品线的划分和定位,目前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车型均是聚集在中低端市场,鲜有在中高端市场成功的案例,这说明了我们的产品还不足以抵抗合资品牌车型的竞争,显然又对前面提到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立足于中低端市场是必经的过程,在中高端市场的失利也是必经的阵痛。有句话叫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绝非讽刺,而是激励。
从A级车开始,做精做细,这是最大的一块市场,利用这块市场的资源优势,创造精品化的车型,别急着往上爬,而是让消费者认可,为首要工作。在这一块市场充分积累经验,从研发到生产,从管理到营销,从渠道到服务,想着如何将合资品牌的车型在这一级别挤压出去,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和主动,自主品牌就能顺利获得应有的市场高度和地位。之后,再利用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去开发B级车市场,一步一步往上走,以A级为基础,以B级为挑战,强调产品竞争力,还包括新能源与混合动力技术。然后再利用在B级车市场积累的一切返回到A级车市场,充实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在A级车市场的竞争力,巩固自身的地位。
而这一切,也需要有全新的品牌作为依托。笔者在曾经的文章中谈到,希望自主品牌创立新的高端子品牌,不仅仅是用于改善产品形象,也是为了向更高级别的市场竞争而做的准备。而现在我们可喜地看到奇瑞和吉利已经着手实现了这一战略,这是绝对正确的发展方向,即可改变曾经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形象低下的面貌,又能在新的市场中取得主动,将新车型获得最大的销售潜力。新的时期有新的产品,就需要有新的品牌来树立,又需要有新的渠道来支撑,这就回到了上文提出的渠道扩张和软硬件设施提升。多渠道、多品牌、多车型、立足基础、探寻高端就是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道路,今天的全力投入=明天市场的回报。
中国车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如果从国营和民营的角度来说,国营自主品牌必然比民营自主品牌更有优势,包括技术平台资源、资金实力和营销能力,但民营自主品牌却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受限制小,面对市场的调整和应变较为迅速,并且在渠道建设方面积极性更强。因此两者有很多可互补之处,既然与国际品牌可以联姻,那么与国内的国营自主品牌合作亦并非难事,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车的竞争力水平,而这里,我们也呼吁政府能从中积极牵线搭桥。
仅仅是十余年的时间,中国车能达到现在的高度,其实已然值得庆贺,但任务艰巨,路途坎坷,我们希望中国车是强大的,是值得骄傲的,不仅仅是产销量大国,也是汽车制造强国,让我们的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中树立强大的地位,愿中国车拥有美好的明天,也愿真正的世界第一指日可待。
“滾滾車輪”原创,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时必请注明,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笔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