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北上广深私募图鉴:超半数赚钱效应显著,沪深争霸“私募之都”!

(2019-08-11 00:55:25)
标签:

财经

分类: 财经
北上广深私募图鉴:超半数赚钱效应显著,沪深争霸“私募之都”!

原创: 排排君  排排网官微  前天


冠军之城花落谁家

2019年上半年,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小阳春和巨幅震荡,中国的私募市场也是喜忧参半,几方欢喜几方愁。一方面是私募资金管理规模突破13万亿元大关,第四类私募管理人横空出世、税收优惠政策落地等各项利好消息不断涌来;另一方面是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显著,私募基金接二连三出现失联、爆雷现象,各种监管政策频频出台。

在金融的世界里,因为过于小众,大部分人对于私募基金的印象都有着些许朦胧与神秘,“入门门槛百万起”、“高净值人士聚集地”、“低调隐秘”、“财力雄厚”等都是大众对于私募基金的初始印象。一直以来,相比于其它行业而言,私募江湖都颇为神秘,不仅有各种“门派”的比拼,也有各个地区的较量,犹如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门派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秘笈。

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上广深,这四个超一线城市囊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私募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这里藏龙卧虎,高手云集,几乎每年都有不少公募牛人“奔私”,也有不少民间高手脱颖而出,各种“武功流派”交织于此,北上广深各领风骚,在这弥漫着硝烟的私募圈中,哪个城市可以被称为“私募之都”?

北上广深的私募世界

从私募的“出身背景”来看,位居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在私募界的“民间派”比例最高,而作为老大哥北京和上海,在私募创业和从业者中拥有知名基金、券商经历的则远远高出深圳,这与北上这两个城市拥有大型金融机构相对较多有关。

从私募类型来看,北京地区的私募股债分布相对较为平均,是百亿私募最多的地区;其次是上海,上海的私募主要是以股票型为主;最后才是深圳和广州,这两个地区主要是宏观对冲策略为主,也是股权和创投较为集中分布区域,在过去两年广州一直有“风投之都”的名称。由此也可以看到,私募的区域分布与研究风格基本上是吻合的,百亿私募聚集的北京,拥有着得天独厚的首都优势,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大型私募机构;以做二级市场为主的上海,外资金融机构居多,其在股票投资实力上不容小觑;而广深两地近年来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在办公和税收上提供了支持,吸引着众多新兴机构的入驻,同时,因为创业氛围浓厚,在股权、风投等方面较为突出。

从私募的数量与规模上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海都位居全国首位。在备案存续的证券投资类私募中,截止到2019年8月1日,上海有2268家私募,占全国私募总数的25.08%,管理的规模为9707亿元,占比超过全国规模的半数。私募数量紧随其后的是深圳,深圳私募占全国总数的22.34%,仅仅只比上海少3%,但规模却落后于上海约7000亿,同时也落后于北京。在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广州都是最少的,两者都占全国总量不到10%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从管理的产品上看,上海私募管理的产品数量同样位居全国之首,其管理的24938只私募产品占据全国总数的36.78%,几乎相当于北京、广州和深圳私募产品的总和。北京和深圳管理的私募产品在数量上旗鼓相当,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5.83%和17.8%。

小结

无论是享有首都优势的北京,是充满金融气息的上海,还是野蛮生长的深圳,亦或逐渐逊色但风投成绩有目共睹的广州,都在私募基金行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北上深依然是私募龙头重镇,不管是在私募管理人数量、管理规模还是旗舰产品业绩上都遥遥领先。随着私募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江浙等地区私募的崛起和各地基金小镇的兴盛,相信中国私募版图或将有更多亮点值得市场和投资者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