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牌照放开后,银行会像大象踩蚂蚁一样踩死券商?--作者 : 游芸芸
(2015-03-11 08:45:19)
标签:
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证券牌照放开后,银行会像大象踩蚂蚁一样踩死券商?
2015-03-10金融行业网
提示:点击上方"金融行业网"免费关注
精品微信号推荐
P2P网贷圈微信号:p2pmoney (长按复制)
作者: 游芸芸 来源 : 证券时报
昨日,2014年来高歌猛进的券商股被浇了个透心凉:拟向银行开放牌照、批准专业化券商牌照的消息击破了不少券商股东的信心。尽管放开时间表尚未确定,但如何看待证券行业牌照放开这个“狼来了”的信息,显然已经成了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依靠特许牌照,证券行业随着周期的波动曲线上下翻动,单家公司好光景和惨淡年月的收入可以相差百倍。应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证券行业的先行者和后来者共同面对的命题依然是如何破除“赚一年,饿五年”的魔咒。
未来证券牌照的持有者注定拥有不一样的命运。商业银行依靠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海量的客户群及数据库、交叉的客户需求等,在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方面拥有其他机构无可匹敌的先天优势。无怪乎中信证券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将“工商银行证券部”作为激发员工危机意识的警示。
银行获取券商牌照,对整个证券行业的冲击显而易见,部分券商重归银行证券部是混业化的必然趋势。
这是否就意味着现有券商没有机会了呢?中信证券等一些大型券商多年的奋斗,难道只能眼睁睁等来公司名称翻牌的结局?若如此,中信证券4年战略布局、4年深耕出效果的战略岂不白费?截至昨日,中信证券总市值约为3000亿元,与工行的市值仍然相差4倍,与“兄弟”中信银行市值不相上下,超出浦发银行约300亿元。
近几年,少数大型券商在互联网金融的大举侵蚀下,坚持开展资本中介、跨境业务以及创新业务不动摇,或许就是为了在“狼真的来了”那一刻储备更多的搏击能量。它们中的一部分或许仍会被大型商业银行收至麾下,强强联合;一些或因激励机制灵活独立门户,从而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再来看看其他觊觎券商牌照的外来者的发展前景。擅长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入侵者会在零售经纪业务方面掠走相当数量的交易型投资人群,之后资金雄厚的互联网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捕获少数精品投行团队和财富管理团队,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拥有专业优势的资产管理团队,在专业牌照全面放开后可能会摩肩接踵地加入申请大军,大浪淘沙之后优秀者将所剩无几。对于很多私募和投行团队而言,拥有了牌照生活并无实质性改变。一些投行团队自立门户后可能会发现,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有的券商们,除借由客户至上、创新思维和灵活机制精准定位市场空间而求得新的生存空间外,依靠惯性思维、不思进取的券商,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变局中快速枯萎直至消失。
延伸阅读
中金:银行做券商就像大象踩蚂蚁?
中金公司对此表示,政府对银行的券商牌照开发将从投行业务开始,交行和兴业银行有可能最先进入证券行业,银行凭借资产负债表优势将在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业务方面具备强大竞争力,但传统券商具有复杂产品设计能力和交易能力上的优势:
牌照开放将从投行业务开始,2015年放开经纪业务牌照的概率很小,交行和兴业最有可能先行进入证券行业。2014年经纪业务收入占比40%,投行收入占比9%,投行业务将是最早对商业银行开放的领域,经纪业务对银行开放时间甚至会晚于互联网企业。
交行规模适中,作为商业银行进入证券领域的试点最为契合。同时,兴业银行与华福证券关系密切,也有可能率先进入证券领域。
简单而言,如果代销其它企业的金融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佣金费率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支持兄弟公司的积极性会显著下降,除非集团领导的强势介入。从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信托、保险等行业的经验看,虽然这些子公司凭借母行的渠道和客户优势获得快速发展,但并未显著削弱行业内领先公司的竞争优势。
中国银行持有内地全牌照券商中银国际证券37.14%的股权,但中银国际证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并未显著提升。2014年证券业收入 2602 亿,我们估算如果牌照完全放开,商业银行最好情况下能获得 25%-30%的收入份额,按照 40%的净利润率,这只相当于银行业 14年净利润的 1%-2%。
证券行业分化加剧,交易性投行和具备复杂产品设计能力的投行才能生存。商业银行凭借资产负债表优势将在FICC(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业务方面具备强大竞争力,同时在通道型零售业务上也容易获得市场份额上升。
在互联网和商业银行双重夹击下,从是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难以短期内获得的,因此我们更看好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型券商以及积极转型的特色中小型券商。
保险〉券商〉银行。我们认为目前制约银行业估值的主要问题还是宏观经济预期和资产质量,业务范围扩大对估值提升作用有限。同时,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尽管竞争对手增多,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型券商和特色中小型券商仍能获得快速成长,同时资本要求下半年存在放松可能。
A股金融股的组合为平安、太保、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平安银行,H股金融股的组合为光大控股、太平、平安、中信证券、交行和重庆农商行。
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银行申请券商牌照,是否意味着银行混业经营时代即将来临?
其实混业经营早有先例。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在A股券商中持有多数股权的只有中国银行一家:中银国际控股(注册地香港)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券商平台,中银国际证券(注册地上海)是中国银行在A股的券商平台。
资料显示中银国际控股是由中国银行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是中银国际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中银国际证券37%股权。中银国际控股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2001年11月,中银国际控股获得了证监会的内地投行牌照,2002年3月,中银国际证券由中银国际控股和其他几家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中银国际控股(海外券商平台)是中行的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A股券商平台)是中行的孙公司。
国金证券鲲鹏指出,中国银行获得A股券商牌照的进程对未来银行获取券商牌照的参考意义极大:A股和H股券商业务以两层股权结构的形式共同存在于“中银国际控股-中银国际证券”这一架构内,通过股权结构的隔离独立于中国银行本身的商业银行业务。
我们再来看看券商牌照放开的政策依据。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九条”),提出研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亦称,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落实“国九条”的有关要求,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研究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以及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有关制度和配套安排。相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履行必要程序,有关政策的公布、实施尚无明确时间表。
华南一家知名银行高管称,预计一年内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的机会不大,但三年内肯定会有明显的变化,未来金融业将会逐步进入混业时代;对银行而言,在中国进入降息周期的背景下,业绩有明显的下滑压力,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混业经营是未来大趋势,银行有望获得有限券商牌照,从事部分券商业务;综合金融、混业金融是金融大方向,未来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牌照将可相互交叉,实现综合经营。现行法律下我国金融体系属分业模式,牌照放开还需《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修改先行,考虑到修法涉及面大、影响深,预计会有2~3年过渡期。
金融控股模式未显著削弱券商龙头竞争优势
银行混业经营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大方向,如果银行获得券商牌照,从事部分券商业务,这一金融控股模式是否会显著削弱券商龙头竞争优势?3月9日银行股大涨,券商股大跌是否就是投资人士对此忧虑的体现?
马鲲鹏认为在金融非中介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短期内银行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是投行业务牌照,其为银行带来的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全流程融资服务能力。他预计境内券商是银行孙公司的模式可能是今年之内的大方向。实现方式上,银行既可以向证监会申请新的牌照,也可直接收购现有的小型券商。
具体到资本市场的影响,马鲲鹏预计,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的趋势将受到外部大环境改善的强化,但当前的入市增量资金与去年底并不可比,短期内极速大幅上涨恐怕难以再现。另外,存在获得券商牌照的个股、以及高弹性个股如中信、宁波、南京、华夏等将在短期内维持强势。
华林证券分析师胡宇称,市场普遍认为,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的话,对现有券商会有短期冲击;其实现在已经有银行和金融集团通过子公司间接开展券商业务,但从这些案例来看证券业务发展未必占多大优势;更进一步分析,在未来直接融资占比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整个证券业的收入和利润规模都会大幅增长,预计券商行业将会出现强者恒强。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认为,尽管券商股已经大幅调整,但目前依然没有什么配置价值,银行可能获得券商牌照的消息,继两融整顿后,估计对目前的券商股又是一个打击;预计全国上百家券商的格局将会有重大改变,未来券商将会出现更多的合并重组。
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意味着什么
作者:向小田
在日本电视剧《半泽直树》的最后一集,主人公半泽直树在经历重重难关,终于战胜对手之后,被召到了东京中央银行总行行长的办公室。行长向半泽宣布,他将被调到银行下属的东京中央证券。半泽那时露出了一种难以琢磨的表情——在日本,银行员工被调到旗下下属的证券公司,被视为一种贬谪。
日本作为一个商业银行占据金融主导地位的国家,证券公司有次地位并不奇怪。虽然不能类比,但是在中国,我们却可以从这个信息中读出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将会意味着什么。
最近疯传的银行将获颁券商牌照一事,让银行股鸡犬升天。前有兴业银行收购华福证券,后有交通银行收购华英证券。这些传言我们不去评价,先问一句话,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持有证券公司牌照,他们会运营管理得如何呢?
目前商业银行通过曲线救国,在国内间接持有券商牌照最典型的就是中银国际证券。中国银行通过其在香港的投资银行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BOC International Holdings),突破国内监管限制,在境内设立了合资的中银国际证券。然而运营多年,中银国际证券依然在国内券商行业中处于第二梯队,和中信、海通、华泰、国泰君安、申万宏源等相差甚远。所以说,即便有银行资源,能不能办好证券公司,还是一个未知的课题。
然而,在银行旗下的证券公司,由于受到多重监管,且券商的经营方式和银行大相径庭,受到负面影响的可能性甚至更大。许多从银行出身的高管,其学习曲线已经形成,要突破惯性思维去理解投资银行的模式,对他们来说需要时间。就全世界范围来看,独立券商的经营情况都好于银行旗下的券商。比如说,全球一流的投行是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而银行系投行比如花旗、汇丰和RBS(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都属于二流。
在日本,最好的券商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也是独立券商。那些比较大的银行,比如三井住友、瑞穗等,证券业务也一直在二流徘徊。
所以说,即便商业银行持有券商牌照,现在的券商也大可不必为之焦虑。混业经营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端。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事倍功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用不好也不会用。
金融行业网:jrhycom
金融行业网系排名第一的金融公号,涉及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管、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权威资讯和服务。了解金融,从金融行业网开始。
↑↑↑长按图二维码识别关注
2015-03-10金融行业网
精品微信号推荐
P2P网贷圈
作者
昨日,2014年来高歌猛进的券商股被浇了个透心凉:拟向银行开放牌照、批准专业化券商牌照的消息击破了不少券商股东的信心。尽管放开时间表尚未确定,但如何看待证券行业牌照放开这个“狼来了”的信息,显然已经成了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依靠特许牌照,证券行业随着周期的波动曲线上下翻动,单家公司好光景和惨淡年月的收入可以相差百倍。应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证券行业的先行者和后来者共同面对的命题依然是如何破除“赚一年,饿五年”的魔咒。
未来证券牌照的持有者注定拥有不一样的命运。商业银行依靠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海量的客户群及数据库、交叉的客户需求等,在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方面拥有其他机构无可匹敌的先天优势。无怪乎中信证券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将“工商银行证券部”作为激发员工危机意识的警示。
银行获取券商牌照,对整个证券行业的冲击显而易见,部分券商重归银行证券部是混业化的必然趋势。
这是否就意味着现有券商没有机会了呢?中信证券等一些大型券商多年的奋斗,难道只能眼睁睁等来公司名称翻牌的结局?若如此,中信证券4年战略布局、4年深耕出效果的战略岂不白费?截至昨日,中信证券总市值约为3000亿元,与工行的市值仍然相差4倍,与“兄弟”中信银行市值不相上下,超出浦发银行约300亿元。
近几年,少数大型券商在互联网金融的大举侵蚀下,坚持开展资本中介、跨境业务以及创新业务不动摇,或许就是为了在“狼真的来了”那一刻储备更多的搏击能量。它们中的一部分或许仍会被大型商业银行收至麾下,强强联合;一些或因激励机制灵活独立门户,从而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再来看看其他觊觎券商牌照的外来者的发展前景。擅长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入侵者会在零售经纪业务方面掠走相当数量的交易型投资人群,之后资金雄厚的互联网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捕获少数精品投行团队和财富管理团队,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拥有专业优势的资产管理团队,在专业牌照全面放开后可能会摩肩接踵地加入申请大军,大浪淘沙之后优秀者将所剩无几。对于很多私募和投行团队而言,拥有了牌照生活并无实质性改变。一些投行团队自立门户后可能会发现,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有的券商们,除借由客户至上、创新思维和灵活机制精准定位市场空间而求得新的生存空间外,依靠惯性思维、不思进取的券商,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变局中快速枯萎直至消失。
延伸阅读
中金:银行做券商就像大象踩蚂蚁?
中金公司对此表示,政府对银行的券商牌照开发将从投行业务开始,交行和兴业银行有可能最先进入证券行业,银行凭借资产负债表优势将在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业务方面具备强大竞争力,但传统券商具有复杂产品设计能力和交易能力上的优势:
牌照开放将从投行业务开始,2015年放开经纪业务牌照的概率很小,交行和兴业最有可能先行进入证券行业。2014年经纪业务收入占比40%,投行收入占比9%,投行业务将是最早对商业银行开放的领域,经纪业务对银行开放时间甚至会晚于互联网企业。
交行规模适中,作为商业银行进入证券领域的试点最为契合。同时,兴业银行与华福证券关系密切,也有可能率先进入证券领域。
简单而言,如果代销其它企业的金融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佣金费率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支持兄弟公司的积极性会显著下降,除非集团领导的强势介入。从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信托、保险等行业的经验看,虽然这些子公司凭借母行的渠道和客户优势获得快速发展,但并未显著削弱行业内领先公司的竞争优势。
中国银行持有内地全牌照券商中银国际证券37.14%的股权,但中银国际证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并未显著提升。2014
证券行业分化加剧,交易性投行和具备复杂产品设计能力的投行才能生存。
在互联网和商业银行双重夹击下,从是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难以短期内获得的,因此我们更看好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型券商以及积极转型的特色中小型券商。
保险〉券商〉银行。我们认为目前制约银行业估值的主要问题还是宏观经济预期和资产质量,业务范围扩大对估值提升作用有限。同时,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尽管竞争对手增多,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型券商和特色中小型券商仍能获得快速成长,同时资本要求下半年存在放松可能。
A股金融股的组合为平安、太保、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平安银行,H股金融股的组合为光大控股、太平、平安、中信证券、交行和重庆农商行。
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银行申请券商牌照,是否意味着银行混业经营时代即将来临?
其实混业经营早有先例。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在A股券商中持有多数股权的只有中国银行一家:中银国际控股(注册地香港)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券商平台,中银国际证券(注册地上海)是中国银行在A股的券商平台。
资料显示中银国际控股是由中国银行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是中银国际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中银国际证券37%股权。中银国际控股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2001年11月,中银国际控股获得了证监会的内地投行牌照,2002年3月,中银国际证券由中银国际控股和其他几家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中银国际控股(海外券商平台)是中行的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A股券商平台)是中行的孙公司。
国金证券鲲鹏指出,中国银行获得A股券商牌照的进程对未来银行获取券商牌照的参考意义极大:A股和H股券商业务以两层股权结构的形式共同存在于“中银国际控股-中银国际证券”这一架构内,通过股权结构的隔离独立于中国银行本身的商业银行业务。
我们再来看看券商牌照放开的政策依据。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九条”),提出研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亦称,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落实“国九条”的有关要求,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研究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以及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有关制度和配套安排。相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履行必要程序,有关政策的公布、实施尚无明确时间表。
华南一家知名银行高管称,预计一年内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的机会不大,但三年内肯定会有明显的变化,未来金融业将会逐步进入混业时代;对银行而言,在中国进入降息周期的背景下,业绩有明显的下滑压力,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混业经营是未来大趋势,银行有望获得有限券商牌照,从事部分券商业务;综合金融、混业金融是金融大方向,未来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牌照将可相互交叉,实现综合经营。现行法律下我国金融体系属分业模式,牌照放开还需《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修改先行,考虑到修法涉及面大、影响深,预计会有2~3年过渡期。
金融控股模式未显著削弱券商龙头竞争优势
银行混业经营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大方向,如果银行获得券商牌照,从事部分券商业务,这一金融控股模式是否会显著削弱券商龙头竞争优势?3月9日银行股大涨,券商股大跌是否就是投资人士对此忧虑的体现?
马鲲鹏认为在金融非中介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短期内银行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是投行业务牌照,其为银行带来的是直接融资
具体到资本市场的影响,马鲲鹏预计,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的趋势将受到外部大环境改善的强化,但当前的入市增量资金与去年底并不可比,短期内极速大幅上涨恐怕难以再现。另外,存在获得券商牌照的个股、以及高弹性个股如中信、宁波、南京、华夏等将在短期内维持强势。
华林证券分析师胡宇称,市场普遍认为,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的话,对现有券商会有短期冲击;其实现在已经有银行和金融集团通过子公司间接开展券商业务,但从这些案例来看证券业务发展未必占多大优势;更进一步分析,在未来直接融资占比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整个证券业的收入和利润规模都会大幅增长,预计券商行业将会出现强者恒强。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认为,尽管券商股已经大幅调整,但目前依然没有什么配置价值,银行可能获得券商牌照的消息,继两融整顿后,估计对目前的券商股又是一个打击;预计全国上百家券商的格局将会有重大改变,未来券商将会出现更多的合并重组。
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意味着什么
作者:向小田
金融行业网:jrhycom
金融行业网系排名第一的金融公号,涉及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管、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权威资讯和服务。了解金融,从金融行业网开始。
↑↑↑长按图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