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我发货为什么不用顺丰?

标签:
it财经文化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刘强东:我发货为什么不用顺丰?
刘强东首次全面解密
京东自建物流背后的深层逻辑
最近,强哥忙得很愉悦。
他在南京约会“奶茶妹妹”并且“见家长”的八卦上了娱乐版头条,而在电商领域,他首次360度解密了京东物流,显示了近期的好心情。
7月25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母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表题为《信仰与价值:京东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思考》的演讲。
京东一年的亏损额曾高达十多个亿,刘强东愁得睡不着觉,生怕公司倒闭,可他为何还要持续在自建物流上烧钱?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其自建物流的核心设计是什么?自建物流与“三通一达”有什么区别?且听刘强东一一道来。
“传统企业99%的电商部门都该关掉”
刘强东将消费品行业比作“十节甘蔗”,甚至断言,未来的消费品行业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品牌商,另一种是零售商。品牌商负责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和定价;零售商负责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和售后。
“现在的利益群体,如代理商、分销商等都将面临死亡的结局。”刘强东接着抛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中国(传统企业)99%的电子商务部门都应该关掉。”
他的理由是,做好品牌才是传统企业应该干的事,“品牌做好了,线上线下一样卖。比如苹果的iPhone,做好了就有人买。”
至于京东为何独占“甘蔗”后五节,其理由是“只有做的事情越多,吃到的节数越多,等有一天行业趋于理性时,你才有能力和资格获得更大的利益。”
而京东自建物流,把控仓储和配送,亦是题中之义。
“我发货为什么不用顺丰”
京东的自建物流之路开启于2007年,即其首次获得1000万美元融资之后。即使京东巨额亏损,京东自建物流之路从未停下脚步。有人认为这样做十分愚蠢;有人认为这是在打造核心竞争力。
谈及当初自建物流的初衷,刘强东表示:“当时看到中国有一个巨大的机会。一是中国没有UPS、没有Fedex。二是物流成本奇高无比。直到2013年,中国的物流成本还占GDP的17%~18%。三是中国快递服务品质较低。”
一提起自建物流,很多人都会把“提高用户体验”挂在嘴边。
如果单纯为了这一点,“那我发货为什么不用顺丰?在每个城市都建一个大库房,消费者任何时候下单都有货。顺丰这么快的速度,用户体验不好吗?”刘强东解释说,这种模式需要更多的现金流去备大量的货,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京东打造物流系统,前端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最佳体验,后端就是希望降低物流成本。”
“‘三通一达’是网格状,而京东是轮轴状”
以山东大蒜运送到北京为例,其在传统商贸流通行业中的流转过程是这样的:田间→当地批发市场→北京批发市场→代理商或小摊贩→消费者。
据统计,中国的货物从田间或工厂运到消费者手中,货品的平均搬运次数达5.2次以上。
“京东物流设计的核心就是为了减少物品的流动。”刘强东坦言,“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在产品还在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你市场和客户在哪里,从而一次就搬到正确的库房。”
那么,京东物流与第三方快递公司的不同点在哪里?
“‘三通一达’是网格状,而京东物流是轮轴状,完全不同。”刘强东说,“京东绝不是快递公司,快递公司追求的是如何让货物快速流动,又快又便宜,它的每个点都在收货、送货,导致网络很复杂。而京东则很简单,就是从仓储到消费者家中。”
京东的“倒金字塔”结构
京东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基因在哪里?
一张“倒金字塔”图或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在这张图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顶端的“用户体验”。产品、价格、服务是可见的,而不可见的成本与效率、系统(物流系统、IT系统、财务系统)及团队都隐藏在“倒金字塔”底端。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系统层更像“后勤部门”,包含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大核心。而在系统层中,物流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成本效率”的竞争力。只有在这一层上领先,才能获得“倒金字塔”顶端的优势,从而提升“成本效率”的竞争力。
不管是自建物流,还是第三方快递,更智能、更自动化的物流系统,都能大幅提高供应链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电商依托于宽带联网,但或许线下的这张物流网,才是电商平台的生命底线。
————
新鲜资讯 深度解读
与其相望 不如比肩
公众账号:zgyzkdb 中国邮政快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