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同仁堂 基本面分析一:公司及产品结构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一、公司结构
同仁堂这家343年的老店,公司大、产品多。分析它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公司结构和产品结构。
经整合,同仁堂集团业务分成三大板块。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制药业最具实力,零售药业发展最快,医疗服务为后起之秀。
2012年7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六大集团。
公司 |
简介 |
同仁堂股份(下文称母公司) |
已经上市。是这一系列文章分析的重点。 |
同仁堂科技发展 |
|
同仁堂国药(香港) |
定位为海外业务整合平台;同仁堂国药正在筹划于香港上市。 |
同仁堂健康药业 |
是集团手中除两个已上市的之外,最有价值的资产了。虽说没从集团拿到什么重磅产品,但体制活了,公司就活了。 |
同仁堂商业投资 |
以开发药店为主;2011年股份公司通过以旗下23家门店及相关资产对同仁堂商业进行投资,取得了同仁堂商业51.98%的股权,成为同仁堂商业的控股股东。 |
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 |
参茸等贵细产品。 |
新闻报道说公司有人提到除已上市的集团外,其他集团也计划上市。(公司计划,能不能成功还要看监管层。)
股权控制结构混乱,同业竞争严重。
注: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商业、同仁堂国药、同仁堂天然药物,都各自有其他的下属子公司。但本图以同仁堂股份的分析为目的,仅列出重点公司。
在集团层面,同仁堂与其他五家公司是平级的;但是,在股份控制上,它又控股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商业、同仁堂国药。控制关系没有理顺。
同仁堂股份下属公司简介
公司 |
公司简介 |
同仁堂科技 |
在同仁堂集团层面,与同仁堂股份是平级。但在股权结构方面,它又是同仁堂股份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 |
同仁堂商业 |
药店开发。公司的销售平台。 |
同仁堂天然药物 |
中药普药。 |
三家种植公司 |
满足部分中药材的自给自足。另外,通过同仁堂科技拥有南阳山茱萸基地、湖北中药材公司(茯苓基地)。 |
同仁堂国药 |
定位为海外业务整合平台;同仁堂国药正在筹划于香港上市。 |
同仁堂保健品(唐山) |
主营阿胶等胶剂产品。 |
商业零售比较混乱,集团的大多数公司都有门店。存在同业竞争。
零售商业统计 |
||
公司 |
数量 |
备注 |
商业公司 |
276 |
都有联系电话 |
健康药业 |
735 |
许多没有联系电话,有的是手机。店中店形式。 |
股份公司 |
37 |
都有联系电话。有的有总分机,有的有传真。 |
科技公司 |
1 |
有电话 |
参茸公司 |
4 |
有电话 |
国药公司 |
28 |
都是港澳及海外,都有电话 |
崇文门药店 |
15 |
都有电话 |
二、产品结构
收入主要来自于母公司、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商业(注:其他业务一并计为同仁堂商业的销售收入)。2011年各公司收入、利润情况:
单位(万元) |
母公司 |
同仁堂科技 |
同仁堂商业 |
合并报表 |
持股比例 |
100% |
51.02% |
51.98% |
|
营业收入 |
185536.32 |
188416.07 |
255390.27 |
610838.37 |
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 |
29868.22 |
28145.17 |
12782.35 |
报表归属利润 43806.67 |
归属利润 |
29868.22 |
14359.67 |
2735.18 |
计算归属利润 46963.07 |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7520.36万元。剔除这个影响从而得到同仁堂商业2011归属利润。
三家公司合计收入62.93亿,大于合并报表的部分是合并抵消影响。
公告对同仁堂商业投资日期是2011年5月26日。由于存在注入资产。2012年同仁堂商业收入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且母公司2012年收入结构也会变化。收入结构中,母公司占比缩小,同仁堂商业占比增加。
虽然如此,以现有数据来计算收入和利润和各自占比,仍然是有意义的。(假设不剔除同仁堂商业合并前的净利润。)
医药工业主要产品:
公司 |
产品 |
规模(约亿元) |
用途 |
母公司(同仁堂股份) |
大活络丸 |
1.8 |
祛风,舒筋,活络,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
牛黄清心丸 |
2.4 |
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
|
乌鸡白凤丸 |
2 |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又用于妇女经期腹痛,肢体浮肿,产后体弱,虚汗低热等,还可用于男子气血两虚诸症。 |
|
国公酒 |
1.2 |
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 |
|
同仁堂科技 |
六味地黄丸 |
3.5 |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
感冒清热颗粒 |
1.2 |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
|
牛黄解毒片 |
1.3 |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
|
两家公司都生产 |
安宫牛黄丸 |
2.5 |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
合计: |
|
15.9 |
|
总数超过10 亿,整体增速高于20%。
其他产品占比这么大吗?是的,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它们控股的子公司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收入呢?这一块也很大。比如同仁堂国药,2011年营业收入2.34亿,以同仁堂股份和同仁堂科技各自的持股比例各自合并,1.08亿归同仁堂股份(母公司),1.24亿归同仁堂科技。
问与同仁堂走得近的医药人士,说同仁堂太复杂,可能连公司里边的人都搞不清楚公司结构和产品。
作为一个外部投资者能做的,就是搞清楚它的主要产品在各自市场的竞争情况;合并报表的各家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从而做一个合理的假设推测。又是一个模糊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