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与价格:短期没大关系 长期大有关系--陈嘉禾

(2012-07-26 12:58:51)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财经

价值与价格:短期没大关系 长期大有关系 证券时报 2012-07-26 陈嘉禾  

【编者按:今年以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持续萎靡。被股神巴菲特奉为圭臬的价值投资到底靠不靠谱?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A股投资者。本系列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股价表现,试图诠释价值与价格以及投资的关系,希望对投资者有所帮助。】

天气热,市场不好,大家心情也不好。郁闷之下,我们试图做一件比较适合在熊市做的事情:搞清楚股票价格与价值到底有没有关系、有怎么样的关系。

鉴于这个话题已经吵了几百年,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少辩论、多比数据的作风。我们提取了A股从1996年至今的每只股票每年的财务与价格数据,包括股价、复权总股本、总市值、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与净利润等等,并编写了可以任意组合这些参数进行比较的程序,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为了对比方便,我们也提取了美股的同期数据。考虑到美股有几万家公司,我们只选取了在2012年6月市值排名靠前的3000家公司进行分析。不过,考虑到坏公司容易下跌、好公司容易上涨(市值变大),这种做法会导致一定的局限性。

鉴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打算用几篇、而不是一篇文章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第一篇先说一下数据的提取局限和分析方法,以及A股价格变动与净资产增长的关系:也就是市场的价值发现能力。

在选取数据的时候,我们要求通过彭博下载的公司数据流完整,同时该公司必须在所有时点已经在市场上交易,这样可以规避掉IPO(新股发行上市)以前财报的偏差。

同时,考虑到当面临一些情况,比如某个财务数据为负数的时候,变化的比较会变得缺乏意义,所以我们只采集在两个比对时点均为正值的数据。不过,这又会导致一些公司被遗漏。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选择了只使用符合条件的数据。幸好,未采集数据的比例并不是太高。

同时,在多数时候,我们使用某个数值在所有可比数据中的排名、而不是实际值来做分析。这样做虽然会丧失对真实分布情况的描述,但有利于说明数据的排列和关系。

通过分析用上述规则采集的数据,我们研究了价值与股票价格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短期没大关系,长期大有关系。

从10年的长周期来看,即使是以前的A股市场,比如1996年到2006年,1997到2007年,价值发现都是有效的:看来那些关于A股是个赌场的认识并不完全对。同时,A股以10年为周期的价值发现机制,至少在长周期来说,似乎正在缓慢的加强。

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价格与价值没啥关系?因为在1年的周期里,A股市场的价值发现机制不怎么样,股价和净资产的增长并没什么大关系。

不过,这种价值发现机制仍在某些年份里表现出来。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份并不是我们原来以为会存在的那些年份里。从常识来说,在没有全流通、IPO受到管制的年代里,理论上说,投机的气氛应该是最浓的,价值投资的效用应该是最弱的。但我们观察到的事实似乎相反,价格与净资产的变化幅度,在2002年到2005年这4年的每一年里相关性都非常强(编者:这4年正处在上一轮大熊市的中间段),甚至与同期的美国股市一样强。这或许证明了,市场的价值发现机制在进化的同时,也与市场情绪呈反比。难道说熊市里价值发现更有效?也或许证明了,价值发现机制长期存在,但在短期很容易被情绪所掩盖,只有在情绪消逝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这种处在短期无效与长期有效之间的年份数据的意义,也许就像有羽恐龙对联系鸟类和恐龙之间的关系的意义一样。

看来至少在A股,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只有在长期才会显著的、稳定的体现出来。或许有人会提起凯恩斯的那句“在长期,我们都已经死了”,但事实上,这个长期最多只需要10年(甚至不要10年,在美国大多数时候1年多就够)。那么,您还觉得这个长期遥不可及吗?(作者单位:信达证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