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涨搅动企业利润格局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7-09 作者:辛灵
7日,北京市发布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1%,增长上线为16%,增长下线为3%。此前,吉林、南京、陕西、天津等地都陆续上调工资指导线。这是继上半年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且大部分增幅超20%后,政府再一次上调工资。
显然,我国劳动力成本在加速上升。申银万国近日发表研报预计,未来5年,我国工资年均增速有望达20%。
这将带来什么影响?首先,企业利润将分化,越是低端产业,受冲击越大,或倒闭或转向内陆省份。而沿海省份将留下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分析认为,对中国来说,这是发展到下一阶段的良性循环,并且制造业强国的优势有望在一定时期内依然能够保持。此外,由于我国生产率增速可望高于工资上涨增速,高通胀亦有望避免。
各地纷纷上调工资指导线
近日,各地人保劳动部门纷纷上调今年的工资指导线或指导价。7日,北京市指出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1%,增长上线为16%,增长下线为3%。7月5日,广州市发布2010年度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与去年比较,各工种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长。此前,吉林、南京、陕西、天津等地也陆续上调工资指导线,平均上涨幅度在10%以上。
各地上调工资指导线时,着力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北京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负责人强调,生产一线及技术工人岗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不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工资不得增长。陕西省人社厅亦要求,国企一线职工工资未增长的,经营者工资不能增加。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上调工资成为主基调。此次各地轮番上调工资指导线前,最低工资标准已纷纷提高。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停滞一年后,今年全国预计将有27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而已完成上调的省份大部分增幅都在20%以上。
一言以蔽之,我国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并且,还将继续加速上升。从增长速度看,中国工资增速已经居世界前列。自1999年至2007年,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资增速为12.95%。但是,中国的工资水平仍存在大幅上涨空间。因为从绝对值看,我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处于低位。与制造业小时工资最高的瑞士相比,中国仅为其5.6%。
首先,经济增长应带来工资上涨。根据IM F的研究,月工资水平与人均G D P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达到0.8743。按照国家统计局《未来15年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展望与预测》,2010-2015年,人均G DP将接近3万元;2016-2020年,人均G D P将接近4万元。由此,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孟祥娟提出,如果规划成真,那么2010-2015年,中国的平均月工资将比200 9年 提 高75.6%;2016-2020年,中国的平均月工资将比2009年提高151.3%,比2015年提高43.1%。
或许前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在工资上得到体现,那么接下来,因人口结构转变,企业将不得不上调工资。李慧勇、孟祥娟分析,首先,青年劳动力新增量呈减少趋势;其次,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中国越来越接近刘易斯拐点。供求矛盾的加剧将直接推升劳动力成本。
企业利润将出现分化
在未来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将明显分化,进而带来行业乃至经济结构的变化。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孟祥娟分析,从各项数据来看,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取决于三方面:劳动力成本占比、毛利率以及利润率。哪些企业能对冲劳动力成本上涨?它们的特征是机械化水平高,具有机器替代人工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强,具备劳动生产率提升优势;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水平较高;产品竞争力强,具备成本转嫁优势等。
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毛利率和利润率越低的行业,主要表现为低端行业,则受冲击较大。那些规模较小、依赖于低技术劳动力同时又无力搬迁或提升的制造企业,面临的很可能是合并或者关闭。
这是否意味着低端制造业将被淘汰?对此,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讲师J.C . de Sw aan撰文认为,薪资上涨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最好的低成本制造业基地,相反,它为低附加值就业岗位向国内欠发达地区转移、高附加值行业在过去以制造业为导向的沿海富裕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正让中国加快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
显见的趋势是,制造业正从沿海向内陆省份转移。J.C .deSw aan分析,这将促进内陆落后地区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中国制造企业维持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成本优势,至少维持一段时间。而对沿海发达省份来说,留下来的将是那些在价值链上往上转移的公司。
另据香港贸发局此前的调研报告,即使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制造企业把部分产能迁出中国,外迁现象也只会影响到价值链的最低端。J.C .de Sw aan也认为,鼓励高端制造业留下来的因素还是有很多的,而且中国国内的需求必将增加。
不会导致高通胀
在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的趋势下,是否会引发高通胀?大部分分析者的观点是不会,不必担心。
“从收入的角度调经济结构,是需要非常小心谨慎的。搞不好就很容易引起通胀。但从目前加薪的幅度和影响的范围来看,是可控的。”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孟祥娟认为,只有当工资上涨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速的时候,劳动力成本上涨会导致高通胀。而根据研究,工资上涨对总体通胀关联度小,细分来看,对服务部门影响比较明显,而对商品部门影响小。当前,我国很多产业产于产能过剩阶段,因此即使工资上涨提升了产品的成本,但是由于严重的供大于求,企业将成本完全转嫁到下游存在很大困难。
由此,未来只要劳动生产率增速能够消化工资的上涨幅度,恶性通胀的可能性就不大。唯一值得注意的是防止工资上涨恶化通胀预期。
南都记者 辛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