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复利最终会战胜高产量--sitem00n 评论

(2010-07-06 16:48:18)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博友评论
sitem00n 2010-07-05 17:42:47 在《[转载]巴菲特案例之:喜诗糖果 》后跟贴评论:

先上数字:喜诗糖果
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收购了喜诗糖果。
总资产:800万美元
销售额:3000万美元
税前收入:500万美元
税后收入:200万美元 (此数字依据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补充,具体年代不详)
2007年
总资产:4000万美元
销售额:38300万美元
税前收入:8200万美元
1972年收购see’s candy的时候,糖果的年销售量为1,600万镑
2007年,see’s 的销售量为3,100万镑,年增长率仅为2%
分析一下,喜诗25年产量只增加了2%不到,而税前净利增加了16倍。也就是说,喜诗25年,糖果因为涨价而获得了8倍的成长。
可是,25年8倍其实只对应8.7%的年涨价哦。我们看看身边,任何一个东西,如果25年涨价8倍,大家都肯定觉得这东西基本没涨价。
由此可见,只是非常低的产能扩张,只是非常低(基本稍微赢过物价指数)的价格成长,就让喜事在25年内变成一个超级无敌现金牛。巴菲特花了2500万美元买了喜诗,25年内,喜诗给他带来了13.5亿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今天的喜诗,每年都能赚出比2500万还多的利润。
大家能不能通过这数字,去想想一个拥有定价权的缓慢成长的企业,其生存模式真的能够接近永续经营的话,最终拥有这样的企业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而茅台在十年内,销量还能扩张3倍。极限产能可能是现在的4-5倍。同时,茅台也拥有定价权,至少可以追平通涨。所以我现在有一种想法,茅台不应该过度扩张产能,而牺牲涨价的能力。因为从喜诗的例子看,保持自己的稀缺度,可以从漫长的涨价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所以我担心的是,年销量5万吨的茅台,也许反而会彻底失去定价权(失去和其他高端酒的区分度)。长期看,扩充产能变成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假设茅台
最终产量2万吨 年涨价率8 那么25年后,成长13.7倍;40年后,成长43.45倍

最终产量3万吨 年涨价率7 那么25年后,成长16.28倍;40年后,成长44.92倍
最终产量4万吨 年涨价率5 那么25年后,成长13.54倍;40年后,成长28.16倍

最终产量5万吨 年涨价率4 那么25年后, 成长13.32倍;40年后,成长24.0倍


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高复利最终会战胜高产量。所以茅台对比五粮液等高端酒,最不应该失去的应该是稀缺度带来的定价权。扩产只是短期利好,长期看,会严重影响企业定价权和最终复利收益。
说严重点,如果茅台某天的产量和二锅头一样了,那么茅台基本就是二锅头了。

 

 

但斌备注:sitem00n 的评论,可能没有注意到年份酒对茅台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