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上陈威如教授的《产业动态与竞争战略分析》的课程,最后一个下午讲“平台产业的竞争战略”,以前我们对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定义为平台型或通路型企业,今天,终于在课堂上由陈教授从理论、由案例研讨(百度与谷歌的中国搜索市场土洋大战),为我们做了系统讲解。他说他希望一年内能出版一本论述“平台产业竞争战略”的书。
由于是案例教学,而班上正好有腾讯等相关企业的创业高管参与讨论,真是受益非浅。
陈教授给出的平台产业定义:当商品售出愈多或预期售出数目愈多时,商品的单位价值效用随之增加。范例:略
-
生产的网络外部性:生产规模愈大,收入愈多—与规模经济类似
-
互补的网络外部性:当互补的Y产品售出愈多时,X产品的价值亦随之增加
-
消费的网络外部性:赢者全拿,大量的消费鼓励厂商提前增加投资,加快市场渗透脚步——先占者优势
平台产业的网络效应
- 金融服务(如信用卡、证券交易、拍卖、自动提款机)
- 软件(如作业系统、PDF阅读软件)
- 电信(视频电话\GPS定位系统)
- 房地产开发(如住宅购买/租赁\大型购物中心)
- 运输(如航空铁路枢纽\票务预订系统)
- 物流(如条形码/RFID\包裹运送\B2B采购)
- 能源(如能源交易\电池车)
- 社交(如俱乐部\贴吧\招聘)
在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中,60家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以平台为媒介的网络业务。
讲到这个部分,因“电池车”讨论到比亚迪是否可能成功?来自爱默生的同学与来自比亚迪的同学展开了辩论。
“超越临界存活点”;平台产业的竞争:赢家通吃;如何决定赚钱方?(表格略)
另外,在展望未来部分,陈教授在讲述微软与谷歌,百度与谷歌的竞争事例后,提到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前景。他说:“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看Alibaba,它相当于美国的YAHOO!、ebaY、amazon.com、PayPal几家之和,如果阿里巴巴能够做到不按点击收费,而按购买付费(由卖出东西的商家付费),它会把很多企业彻底打跨并有非常好的盈利能力......”
课后,我向陈教授建议把“平台产业的竞争战略”一节课,改成一门课,时间太短了,刚到高潮,未及深入分析和讨论,就结束了,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推敲。
《产业动态与竞争战略分析》陈威如教授推荐书目:
《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美]迈克尔.波特
《管理大未来》机械工业出版社
亨利.明茨伯格
《管理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思维的版图中信出版社 [美]利查德.尼斯贝特
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
奥瑞.布莱福曼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错觉: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转身就忘或自命不凡?
约瑟夫.哈里南
中国大优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约翰.奈斯比特
引爆点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中信出版社
免费:商业的未来 克里斯.安德森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西门柳上
但斌
2009年11月29日平台产业的竞争战略课后感
备注:本文仅是一篇日记体,是仅就某一个角度的随感,有不严谨之处见谅,另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要冷静和谨慎。特此申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