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期坚持价值投资的关键所在!——mol0532  评论

(2009-07-09 00:00:56)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博友评论
mol0532:2009-07-08 21:47:15 在《趋势投资也可夜夜安枕——章秀奇》后跟贴评论:

13年的样本区间,显然很短,不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13年前又有谁可以预见到40日均线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而且作者人为的将对自己研究结果不利的整整5年(91-95年)的指数数据删除了,要知道5年的时间占到了作者研究区间的38%,如果加上这关键的5年,上证指数实际的收益是30倍,而应用均线的方法收益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猜测应该不会很理想。另外的问题在于作者的方法没有扣除相关的交易费用,当然1元的本金以及13年的时间段对应的交易费用应该不会很高,但是随着资金的增长和时间的延长,交易费最终将变成频繁买卖者不得不面对的一堵高墙。其实笔者的统计方法最大的纰漏是完全忽略了长期投资中对于红利的再投资,复利——即对于红利的再投资——这才是长期坚持价值投资的关键所在!
本人对一些优秀上市公司做过一个统计,假如以该公司第一天上市的开盘价购入该股票,将每年的分红再投资,再投资的买入价为分红之后该股票30天的平均价,这期间从来不卖出一股,数年之后收益是惊人的。时至今日,万科A为原始投入的66倍,复合增长率为26.25%,招商银行为4.79倍,复合增长率29.84%,贵州茅台7年增长了19倍,复合增长率更达到了惊人的52.41%!还有很多优质上市公司,复合增长率都可以轻松达到15%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首日开盘的股价往往是偏高的,其中90%以上的在上市半年到一年后股价都发生了大幅度的回落,也就是说如果你有耐心能等上几个月,投资回报将大幅攀升!以万科A为例,上市价14.58元,半年后,你可以以4元到8元不等的价格买入,均价6.4元,截至昨天你的资产是原来投入的128倍,复合增长率33%!由此可见,尽管股市的变动幅度是惊人的,只要你买入优秀的企业,长期持有并且将红利再投资将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你无需在乎股价的波动,长期低迷的股价对你来说反而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你总是能以很低的价格将红利再投资,还是以万科为例,它的B股长期以来低于A股价格,可是如果你一直持有B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46%!要远远强于A股!我们再一次看到,利用股价波动来赚钱的企图是多么的可笑!
范·K·撒普对于价值投资的不屑,在我看来是根本就搞错了方向,他所谓的基本面分析者仅仅是一群伪价值投资者罢了。这样的分析报告见得多了,一条生产线还没投产,未来的盈利就好像已经被存进了银行户头。一些政策还仅仅是传闻阶段,企业的市场份额就因此而翻倍了……诸如此类的盈利预期再乘上凭空想象出来的未来两三年的平均市盈率,一只股票所谓的估值区间就出来了。这就是全中国那些拿着高学历高薪水的分析师每天都在干的事情,太多的一厢情愿,无数的未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关键因素,这和那些专门预测趋势和点位的所谓技术大师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群“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专家”罢了。问题的关键是盈利能被稳定预测的企业实在是太少太少,企业家本身都难以掌控,何况是一些走马观花门外汉呢!

 

市场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钱。快钱慢钱,黑钱白钱。但是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必须区别看待这些钱。有些钱是不能去碰的,而另外一些钱是可以去赚的。选择了价值投资,等于把“风险”二字当成了投资座右铭刻在了心窝上。所以价值投资者区分什么样的钱能赚,什么样的钱不能赚,也是基于“风险”这两个字。

一定要赚的钱:企业内生性成长带来的业绩提升,市场表现出的股价上涨。这种上涨还要区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合理的溢价浮动,例如一个高G企业,市场给予的PE有了小幅合理的提升。另外一个部分是溢价不变,纯业绩提升带来的股价上调。一个例子,某企业连续几年取得了25%的高G发展,市场为此在PE上从20提升到了25,而业绩也有25%的成长,所以股价的总提升到1.25×1.25=1.56=156%。股价有了56%的成长。可以认为,这个幅度的成长就还是在合理区间的,那么价值投资者要赚的就是这种很确定实在的钱。如果市场的股价提升太过于乐观,尤其是基于溢价部分的提升太过激进,远超过了企业盈利表现所应该匹配的溢价浮动,那么泡沫就产生了。对于泡沫部分的钱,价值投资者必须格外警惕。当然,警惕不代表立刻卖出,只是说泡沫一旦产生,那么额外的精力就必须被投入去时刻监控这种泡沫的大小和是否有崩溃的迹象。泡沫收益有时候无法转变为实际收益,却带来不折不扣的系统性风险。

  

当然该赚的钱:市场总是会在估值合理区间的上下两个方向剧烈的波动。经济发展好,市场信心足,货币供应充分这三大条件下,市场会进入泡沫非常大的大牛市状态。同样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经济差,信心丧失,货币紧缩,那么市场就会进入暴跌熊市。由于市场先生的这种不理性,给予价值投资者在熊市低位买入,牛市高位卖出的绝好机会。这种利用市场大型牛熊转换获取额外利润的机会,是价值投资者理所当然要争取的。关键在于两点:泡沫到什么程度该卖出?熊市下跌到什么程度该买入?卖出继续涨,买入继续跌,是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虽然这两点其实都无法避免。我的个人观点是:当估值溢价与合理估值的比率,大于年成长率G或者ROE这两个数字中间小的那个加上1,再3次方时,应该果断的开始卖出。
 市价/估值 (1 Min(G,ROE))^3

 Min(G,ROE)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稳定成长状态下,不依靠扩充股本,能够取得的成长率的最大值。那么这个数字 1的3次方代表的是企业3年成长后的值。如果溢价已经超越合理值到即使卖出后踏空3年,企业的成长也无法让卖出价变成合理价,那么卖出必然应该进行。当然,即使市价没有虚高到这个程度,只要已经偏离合理值较大幅度了,卖出就可以开始了。至于何时应该开始买入呢?一个方法就是所谓的“4毛买1块”,当市价是估值的一半左右时可以买入。另外一个方法可以看Yield,如果股息率已经高于定存利息,那么买入首先不会吃太多亏。我个人认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买入决策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股票是否低估几乎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也许能赚的钱:这部分内容是比较争议性的,我相信很多价值投资者会反对我的观点。我认为在一个交易成本低,市场波动剧烈,市场趋势明显的市场环境内,一个总资本不是很多的价值投资者,也可以寻求每年比较难得的少量几个10%-20%级别的大幅波动带来的波段性收益。而我们的市场刚好就是这样的市场。没有资本利得税,使得我们的交易成本低。市场波动剧烈自然不必说了,单边市里面也有大幅波动的机会,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量绝不足以干涉到市场,那么在月度乃至季度级别的大型回调过程中,做一次波段,就会是5%左右的收益率。这是趋势投资者,或者说技术派做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价值投资者如果纯粹是为了做波段而波段,不改变持仓成分和比例,那么每年也许也能做上几个这种波段。当然,这种比较投机性质的做法风险性相对比较高,所以我认为是只有机会非常明显的情况下,才值得去追求那额外的收益。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当然无法如此做,交易成本高,或者市场波动不明显情况下当然也绝不应该去做。即使一切条件都符合,那么每年能够碰到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几个。

绝不可赚的钱:日线或者周线,乃至月线级别的波动,都不应该去追求。垃圾股或者热门题材股的追涨,绝不应该跟从。冒巨大风险的保证金交易,卖空,借贷买入等等事情都不应该做。即使是绩优股,在市价远超过合理值,拥有巨大估值泡沫下的剩余行情绝不该贪恋。总之,所有风险性超越价值投资者所能够承担的极限的事情都不应该做。而价值投资者当然是风险敏感者,对风险的可承担度很低。自然,还有在市场里面做违法的事情,操纵股价或者老鼠仓,内幕交易等等,因为有巨大的法律风险,所以价值投资者也不能去做。此外,比起“绝不可赚”,还有一种“绝不可不赔”的情况,就是市场掉到谷底时,贪恋现金不愿意承受被套风险,从而错过买入机会这种事情,也应该杜绝。总之不该贪婪的时候绝不可贪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