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獨家專訪彼得林區
(2008-09-16 18:53:25)
标签:
股票证券/理财财经 |
分类: 其它、综合 |
獨家專訪彼得林區
( 2008/08/13 )
教你戰勝股海
彼得林區,他是連續締造13年正報酬紀錄的基金經理人, 累積報酬率高達2763%,他征服股海的策略,傳頌投資界。《 今周刊》獨家專訪這位20世紀頂尖投資大師,現在, 他用滿滿的實戰經驗,向台灣投資人大聲宣告:別管股災, 放膽買好股!
訪談篇獨家專訪彼得林區/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自從1990年辭去基金經理人職務之後,彼得林區低調生活, 絕少接受媒體採訪,這次《今周刊》排除萬難,經過三個月約訪, 終於獨家取得專訪他的機會,請他就當前全球經濟情勢提出觀察, 同時也給投資人當下投資的建議。
「對於未來,我一向不做太多的猜測!」 在全球經濟衰退疑慮重重之際, 二十世紀頂尖投資大師彼得林區認為, 任何的短線猜測都沒有實質意義,如果把時間拉長, 無論是經濟衰退或者產業景氣趨緩,終有回到正常軌道的時候。 作為股市投資人,研究的重點不該是預測景氣, 而是應放在研究基本面上。
在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八年,彼得林區給投資人中肯的建議。 他說,市場瞬息萬變,誰也說不準。 但是若能挑到具有潛力且股價便宜的個股,就該買進, 然後靜待股價反映基本面。
至於股債應該如何選擇?彼得林區認為,當然是股優於債。 依照他的投資邏輯,當下應該是: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對於擔心股市仍將繼續重挫的投資人,他更直截了當地說:「 假使你很擔心市場的波動與變化,應該開個銀行帳戶, 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就好,別開證券戶了。」
基本上,他認為,如果太過擔憂市場,就不會是個好投資人, 因為你的進出動作總是顧慮太多。在市場上成功的關鍵, 就是要能承受得起市場上的壞新聞與壞消息, 市場下跌時反而可以找到機會,應該感到高興。
一九七七年,彼得林區不過是個基金界的小菜鳥, 所掌管的富達麥哲倫基金,規模只有一千八百萬美元。 一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六億元, 即使是以台股基金的標準來看, 都還只能算是不太起眼的中小規模基金。
一九九○年,當他卸下經理人職務時,基金規模成長了七七六倍, 達到一四○億美元。一度,他是全球最大股票型基金的經理人。
彼得林區沒有一戰暴富的傳奇事跡, 也沒有發表過什麼一語成讖的驚人神準預言。基本上, 如果不是把十三年的基金操盤成績一次回顧個夠,你恐怕很難體會, 他的地位能夠超越眾多赫赫有名的投資大師,名列《紐約時報》 二十世紀十大頂尖投資人的第二位,第一名是巴菲特。
在十三年的基金操盤生涯中,彼得林區締造了連續十三年正報酬、 且連續十三年超越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率的驚人紀錄。 如果說人生如戲,那麼,十三年來,這位演員從未NG。
但畢竟這不只是一齣戲碼而已,還有最真實的獲利回饋。十三年間, 彼得林區創造了二七六三%的累積報酬率, 比大盤漲幅整整多出了二二○○%。平均計算,每年績效超過二九% 。
自九○年辭去基金經理人職務後,幾乎沒人打探他的操作動向; 彼得林區也鮮少預測經濟情勢,所以,退隱之後, 你很難找到他對市場展望的任何談話,他幾乎消失在所有媒體版面。
與台灣媒體難得的首度接觸,發生在二○○ 一年的一場公開視訊會議。當時, 美國經濟正因為科技股泡沫及九一一事件而陷入危機。 當被問及美股是否已經落底時,彼得林區回答:「 我不覺得這樣的預測有什麼意義,想賺錢, 就不該用短線的邏輯思考。」隨後, 這個世界進入了一段最強勁景氣擴張期。
七年之後,全球投資氣氛再度陷入絕望情境,這次《今周刊》 排除萬難,經過三個月約訪,終於獨家取得專訪他的機會。 在專訪中,彼得林區提出他對經濟現況的觀察與解讀, 同時發表他對投資心態與選股策略的建議,他的說法絕不艱澀深奧, 卻隱含了最扎實的投資成功哲學。
以下是專訪內容:
關於經濟:衰退後就有復甦/市場終會回歸常軌,不必費心猜測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 市場上對於目前經濟看法眾說紛紜,依你看, 美國是否已經步入衰退?
彼得林區答(以下簡稱「答」):衰退了嗎?我現在沒有明確答案。 事實上,我想總要等到塵埃落定之後,才能用回顧過往的口吻, 告訴你這段時間究竟算不算是經濟衰退。記得嗎?○一、○ 二年的衰退,或者一九八一、八二年的嚴重衰退, 都是等到事過境遷之後, 人們才會給予這段時間一個代表衰退的標籤。在此之前, 任何短線的猜測都只是猜測,意義不大。
我的意思是,市場經歷多空循環的交替,總是需要一段時間, 通常無法在發生的當下得知下一個階段的變化。因此, 我一向不把時間花在預測未來上。
問:如果投資人不該花費力氣猜測未來, 是不是代表我們也不該擔心景氣的多空變化?
答: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一共經歷了十次的衰退期, 然而,十次衰退之後,緊接出現的就是十次的復甦。 衰退之後總是會復甦,長期來看,經濟表現終究能夠回到常軌, 那麼,又何必去擔心短期的不確定性呢?
問:難道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擔心嗎? 全球投資人現在可都正在擔心著通膨和美國次貸的問題呢!
答:說到通膨,雖然我並不是經濟專家,但從各種現象來看, 這波通膨倒也不是來得全無道理。 過去幾年這個世界的生產力大幅提升,經濟活動熱絡, 這或許就能解釋油價、物價高漲的現象。但, 高通膨會是長期現象嗎?
我還是只看眼前的數字,起碼,當美國核心通膨率達到五%之後, 近來國際油價及原物料價格就出現一波跌勢。五% 的通膨率就像是個臨界點,達到這個數字, 人們就會開始思考更有效率地運用資源,降低通膨繼續惡化的壓力。
問:次級房貸的問題呢?你認為最壞的情況是否已經過去?
答:在我看來,次貸問題現在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了,眼前的問題, 反而可能是大家所忽略的一般優良房貸。 這些貸款人並非債信不佳的次級貸款者,但他們受到房市下跌影響, 必須藉由二次貸款才能負擔得起房貸支出。
問:總的來說,我們可以依循哪些指標,了解經濟正在恢復當中, 並且轉趨樂觀?
答:其實,我認為人們無須太過擔心景氣循環的週期。一般來說, 這些市場的問題都將會自動修正過來。
就我而言,會特別觀察人們買屋的意願,當購屋意願提高, 建商也開始建造更多房屋,情況自然會漸漸好轉起來。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房市開始回溫, 也不見得就能立即用超樂觀的態度解讀。因為過去兩、 三年來的餘屋,可能還得花上十二至十八個月才能完全出清完畢。
關於投資:依舊首選股票/世界賺錢機會仍多,且股優於債
問:你認為經濟問題不會影響股票投資, 也認為美國各個產業的基本面仍然不必絕望,所以, 你必然也認為現階段的股票投資價值高於債券?
答:是的!美國十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低於四%,比S&P五○○ 指數的報酬率來得低。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S&P五○○ 企業的每股盈餘成長率,平均可達一七%,雖然經歷了衰退, 但是平均仍有這樣優異的表現,此外,你還可獲得二%至三%股利。
債券在一九八二年之時,政府公債提供一五%的利息, 這在當時股票報酬普遍表現不佳時,特別顯得有競爭力。不過, 在我的經驗當中,債券投資價值超過股票,也就只有在這一時期。
問:除了美國以外,你如何看新興國家的表現?
答:很明顯的,目前中東、俄羅斯與東歐、巴西等國的成長表現, 比過去二十年來表現都還要突出,另外還有中國、印度、土耳其, 都各自表現優異,與美國經濟有了脫鉤現象。
問:北京奧運已經開幕,你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答:我對中國沒有深入研究,不過我知道他們的國民生產毛額( GNP)達到八%或九%。在我的標準看來, 一個國家的GNP若是比其他國家高出二到三倍, 就可說是擁有強健的生產力,或許就是值得投資、 有機會賺到錢的國家。
問:那麼以亞洲來說,哪個國家最獲你青睞?
答:不,請別誤會,雖然我認為某些國家有賺錢機會, 但不該我賺的,我就不會去賺。基本上, 我不會花時間去研究印度或是中國、韓國、台灣的股票, 因為光在美國,就有五千家企業夠我花時間去研究了!
關於心態:對的標的就下手/太過擔憂,乾脆別想投資
問:所以你仍然只專注投資在美國?
答:沒錯。
問:是的,你總是建議投資人應該從自己熟悉的市場下手,不過, 我們現在應該等待局勢更加明朗時再進場嗎?
答:我不確定是否等得到所謂的局勢明朗,市場真的是瞬息萬變, 誰也說不準。能夠確定的事情是,如果你有長期投資的耐心與本錢, 而且挑到了具有潛力且股價便宜的個股,就該買進, 然後靜待股價反映基本面。
問:對於那些擔心股市仍將繼續重挫的投資人, 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答:假使你很擔心市場的波動與變化,你應該開個銀行帳戶, 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就好,別開證券戶了。
基本上,假使太過擔憂市場,就不會是個好投資人, 因為你的進出動作總是顧慮太多。在市場上, 成功的關鍵就是要能承受得起市場上的壞新聞與壞消息, 市場下跌時反而可以找到機會,應該感到高興。
問:你曾說過,太早賣掉Home Depot(DIY工具店)和玩具反斗城,是你畢生最大的遺憾, 最近,這個錯誤還有再犯嗎?
答:很可惜,我的確又犯了幾次同樣錯誤。 有一些農產品企業的股票賣得太早了。就和上述的兩家公司一樣, 都是犯下賣得太早的錯誤!沒想到農產品企業在我賣出後, 又繼續向上漲。
問:農業股前些日子飆得頗凶,太早出場,很後悔吧?
答:要說非常後悔,倒也還好。反正,我總是不停地找尋機會, 找到未來對的趨勢。就像之前說的,我從不試圖去預測市場, 不去猜測市場的高低起伏, 而是把全部的精神與心力放在個別企業身上。
問:哪些企業?它們具有什麼特質?或者說, 怎樣的企業才能被你列入追蹤名單?
答:我不能報明牌,但說穿了,這些企業的特質其實沒有多麼特別。 首先是擁有良好的財務結構,並且, 它們可以長時間的專注在本業上。具備此二者之後, 再來要看這家公司是否具有獨特性、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有, 你就可能挖掘一檔在未來五年、十年都能持續表現良好的企業個股
( 2008/08/13 )
教你戰勝股海
彼得林區,他是連續締造13年正報酬紀錄的基金經理人,
訪談篇獨家專訪彼得林區/別管股災,放膽買好股!
自從1990年辭去基金經理人職務之後,彼得林區低調生活,
「對於未來,我一向不做太多的猜測!」
在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八年,彼得林區給投資人中肯的建議。
至於股債應該如何選擇?彼得林區認為,當然是股優於債。
對於擔心股市仍將繼續重挫的投資人,他更直截了當地說:「
基本上,他認為,如果太過擔憂市場,就不會是個好投資人,
一九七七年,彼得林區不過是個基金界的小菜鳥,
一九九○年,當他卸下經理人職務時,基金規模成長了七七六倍,
彼得林區沒有一戰暴富的傳奇事跡,
在十三年的基金操盤生涯中,彼得林區締造了連續十三年正報酬、
但畢竟這不只是一齣戲碼而已,還有最真實的獲利回饋。十三年間,
自九○年辭去基金經理人職務後,幾乎沒人打探他的操作動向;
與台灣媒體難得的首度接觸,發生在二○○
七年之後,全球投資氣氛再度陷入絕望情境,這次《今周刊》
以下是專訪內容:
關於經濟:衰退後就有復甦/市場終會回歸常軌,不必費心猜測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
彼得林區答(以下簡稱「答」):衰退了嗎?我現在沒有明確答案。
我的意思是,市場經歷多空循環的交替,總是需要一段時間,
問:如果投資人不該花費力氣猜測未來,
答: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一共經歷了十次的衰退期,
問:難道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擔心嗎?
答:說到通膨,雖然我並不是經濟專家,但從各種現象來看,
我還是只看眼前的數字,起碼,當美國核心通膨率達到五%之後,
問:次級房貸的問題呢?你認為最壞的情況是否已經過去?
答:在我看來,次貸問題現在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了,眼前的問題,
問:總的來說,我們可以依循哪些指標,了解經濟正在恢復當中,
答:其實,我認為人們無須太過擔心景氣循環的週期。一般來說,
就我而言,會特別觀察人們買屋的意願,當購屋意願提高,
關於投資:依舊首選股票/世界賺錢機會仍多,且股優於債
問:你認為經濟問題不會影響股票投資,
答:是的!美國十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低於四%,比S&P五○○
債券在一九八二年之時,政府公債提供一五%的利息,
問:除了美國以外,你如何看新興國家的表現?
答:很明顯的,目前中東、俄羅斯與東歐、巴西等國的成長表現,
問:北京奧運已經開幕,你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答:我對中國沒有深入研究,不過我知道他們的國民生產毛額(
問:那麼以亞洲來說,哪個國家最獲你青睞?
答:不,請別誤會,雖然我認為某些國家有賺錢機會,
關於心態:對的標的就下手/太過擔憂,乾脆別想投資
問:所以你仍然只專注投資在美國?
答:沒錯。
問:是的,你總是建議投資人應該從自己熟悉的市場下手,不過,
答:我不確定是否等得到所謂的局勢明朗,市場真的是瞬息萬變,
問:對於那些擔心股市仍將繼續重挫的投資人,
答:假使你很擔心市場的波動與變化,你應該開個銀行帳戶,
基本上,假使太過擔憂市場,就不會是個好投資人,
問:你曾說過,太早賣掉Home Depot(DIY工具店)和玩具反斗城,是你畢生最大的遺憾,
答:很可惜,我的確又犯了幾次同樣錯誤。
問:農業股前些日子飆得頗凶,太早出場,很後悔吧?
答:要說非常後悔,倒也還好。反正,我總是不停地找尋機會,
問:哪些企業?它們具有什麼特質?或者說,
答:我不能報明牌,但說穿了,這些企業的特質其實沒有多麼特別。
前一篇:转载:工作、成长与幸福
后一篇:大道自然,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