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刘利民blog:
于我而言,什么时候,写什么,往往是漫无目的的。我也深深意识到,只有这样随性的写,才是幸福的。
读了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和J•K•卡罗琳在美国哈佛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之后,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写下了这个老生常谈、了无新意的题目。
关于职业选择,作为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语重心长地告诉她的学生们说:不管是画画、生物还是金融,如果你都不试着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生活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尝试别的选择,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这个。要是你醒着的时间里,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幸福的。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或者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正在做什么。幸福是内心的省察,而不是外在的标记。对蜷缩在桶里的狄奥根尼而言,他比亚历山大国王更幸福。福斯特毫不掩饰她对幸福简朴而真情的理解,喜欢的工作乃是幸福之源。的确,心灵的愉悦与创造的欢娱相融合,才是人生激动人心的体验。
那么,何谓喜欢的工作?龙应台的见解可谓一语中的。她对儿子安德烈说:“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总而言之,“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长期以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左右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职业取向。考大学时,社会的热门行业就是填报志愿的风向标,根本无人顾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及至步出校门,踏入社会,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就成了多少人的渴望。若干年后,蓦然回首,方才清醒到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根本谈不上什么热爱。所谓的“奉献”、“螺丝钉”只不过是无奈而遥远的童话。
同样是在哈佛大学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哈利•波特》的“妈妈”J•K•卡罗琳演讲的题目是《失败的额外收益与想象力的重要性》。比起“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训导,她以“额外收益”来计算失败的价值,或许能给我们新的启示。在大学毕业后的短短七年间,她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离异、失业、单亲妈妈。
在这样窘迫的境况下,末路图穷的卡罗琳并没有沉寂,而是愈加平静:“失败给了我内心的安宁,这种安宁是顺利通过测验考试获得不了的。失败让我认识自己,这些是没法从其他地方学到的。我发现自己有坚强的意志,而且,自我控制能力比自己猜想的还要强,我也发现自己拥有比红宝石更真的朋友。”
就连高尔基也“从来没有品尝过没有毒汁的幸福”,可见失败是成长的代价,也是幸福的奠基。意识到失败,才是成功的开始。
自古雄才多磨难,阅尽坎坷方英豪。卡罗琳不仅走出了泥淖,而且收获了比金钱和财富更重要的自我认知:“从挫折中获得的知识越充满智慧、越有力,你在以后的生存中则越安全。除非遭受磨难,你们不会真正认识自己,也没法知道你们之间关系有多铁。这些知识才是真正的礼物,他们比我曾经获得的任何资格证书更为珍贵,因为这些是我经历过痛苦后才获得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特的人生经历是无法替代的。但卡罗琳的经验无疑具有借鉴意义:“生活不是拥有的物品与成就的清单。虽然你们会碰到很多和你们一样大或年长的人分不清楚生活与清单的区别,但你们的资格证书、简历,都不能等价于你们的生活。生活是困难的,也是复杂的,它完全超出任何人的控制,谦虚地认识到这些能使你们在生命的沉浮中得以顺利生存。”
无独有偶,福斯特也把如何过上幸福生活的“秘笈”告诉了她的学生们:“我可以提供一个不错的答案:长大。长大,意味着沧海桑田的经历,意味着百折不挠的磨炼。或酸甜苦辣,百味杂陈;或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所有的积淀都是无可替代的财富。”
因为热爱,我们幸福;因为长大,我们幸福。有时候,幸福可能是无从体察的,但它却时刻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