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年份检测难题首度被破解 假冒陈酿难有好日子过
本刊12月13日讯 据《南方日报》报道 过去十年间,年份酒已经成为大大小小白酒企业大肆敛财的法宝,一些仅仅成立几年的酒厂也敢公然售卖“20年陈酿”。所幸,知名白酒企业剑南春日前在"中国年份型白酒生产工艺暨剑南春年份酒检测和标准研讨会"上抛出中国首创的“年份型白酒科学鉴定方法”,一举揭开年份白酒真实年龄之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表示,这一方法将填补年份酒鉴定的标准空白,且已经高于国家标准,日后有望成为国际标准,从而使高端白酒走向国际化。
困惑:白酒业的“哥德巴赫猜想”
“白酒年份酒的检测方法,这是白酒业一个相当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程劲松表示,国家迄今都没有出台鉴定年份酒的标准方法。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认为,之
所以出台难,就在于白酒中含有醇、酸、醛类几百种影响香味和口感的微量成分,其总量却不到酒体的20%,并且不同香型的白酒生产工艺
千差万别,产品风格特色千姿百态,而影响白酒特色的风味物质极其丰
富,在目前科技手段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白酒和其它蒸馏酒贮存时间
鉴别方法,是世界性的科技难题,国内外酒类企业和管理部门投入很大
精力研究探索年份酒的生产与监管方法和标准,但一直难以确定科学有
效的措施。
“目前,检测酒的年份只能靠评酒师的舌头,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评酒师测评的可靠性也相当低。"白酒专家透露。河南省赊店酒业总工、国家评酒师王贤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哪个评酒师能详细品出白酒的年份,"现在只能说有两瓶酒放在这里,评酒师可以品嚐出哪一瓶酒的年份更长一些,只能做这种质的模糊判断,但无法量化。”
首创:挥发系数可测知酒龄
当剑南春董事长、总经理乔天明宣布,剑南春集团通过八年不懈努力,终于攻克难题揭开酒龄之谜时,震惊了所有人。
作为四川第一个国家级白酒评委,剑南春总工程师徐占成是这一技术标准的主要操刀者。他介绍,科研人员从白酒中微量香味物质的挥发特性入手,经过长期跟踪检测发现:随着白酒储存时间的延长,酒体中微量香味物质、乙醇分子及水分子间缔合程度更加紧密,同时,白酒贮存时间越久,酒体中微香味物质挥发系数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通过测定不同规格、不同储存时间的年份酒的不同微量香味成分的挥发系数,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对于一个待鉴别储存时间的年份酒,我们先测定其某些物质的挥发系数,然后根据该物质挥发系数与储存时间的标准曲线对照,就能查找到该物质的挥发系数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储存时间,即可准确的鉴别出年份酒的储存期。”这一方法快速、准确、方便,灵敏度高且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突破了一直困扰陈酿年份酒鉴定的难题,为陈酿年份酒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
不过,剑南春集团副总经理谢义贵指出,现阶段要用上述方法检测所有年份酒的酒龄还存在局限。"由于目前剑南春只生产15年的年份酒,对于其他年份酒需要企业提供基酒才能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而这一点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推动,建立所有年份酒的数据才能全部完成。”
破题:填补国标空白
据悉,剑南春的“挥发系数鉴别年份白酒的方法"目前已取得国家专利局的
受理申请,预计明年3月正式获批,并将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推荐标准。它可作为白酒整套生产工艺流程中把控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产出的“年份酒”,其真实贮存年份将与商品标识年份实现一致。
马勇说,行业一直希望有一种检测方法出台,明年正式将该方法纳入标准化讨论议程,争取尽快推行。
“判定年份问题的技术,现在国际上也是一项空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表示。他建议,尽快成立该国际标准的工作组,组织国家的权威专家,以中国为主,联合五个相关国家提出“蒸馏酒国际标准”的提案,按照蒸馏酒的技术指标,确保中国白酒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一个可靠的年份判定依据。
苏格兰威士忌执杯者协会主席比尔·布吉斯告诉记者:“因为不同产地不同工艺的酒风味、酒体复杂多变,酒龄测定一直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欧洲曾有人提出一种根据酒中年代信息化学元素检测大致酒龄区间的实验室方法,但尚未获得国际公认。截止目前,苏格兰仍然只是依靠法律约束和强化瓶酒档案监督的办法来遏制年份搀假。如果能发明一种科学鉴定法,就能解决全世界酒业共同的问题。”
前景:从科研阶段 入手国际化
刘平均语重心长地说:“‘挥发系数法'能不能上升为国际标准,这涉及中国白酒走向国际的问题。有了高于国际标准水平的企业内控
标准,我们现在从科研阶段就能开始入手走向国际的问题。
"刘平均透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意图
推动中国的白酒、中医药和茶叶产业,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支柱产业实现国际突破。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支柱产业走向国际竞争一要靠标准,二要靠高质量水平进行保证。"标准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的准入证,发达国家目前采用的国际产业垄断的策略就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
资料显示,2006年白酒行业出口交货值只有19.61亿元,占白酒行业销售产值2.02%;而2006年法国葡萄酒与烈性酒的出口额高达80多亿欧元。这表明具有千年历史的白酒至今仍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尚未能够转化为融入国际化市场。因此国际化标准的出台,将直接决定了高端白酒(年份酒)能否走向国际市场。
变局:半数假冒陈酿将退市
就在酒龄鉴定法极大鼓舞了诚信企业、专家、主管部门、消费者信心的同时,那些搀假瞎忽悠的假陈酿、冒牌老酒生产者们却
如坐针毡。某酒厂负责人坦言:
“剑南春这一炮,轰动整个行业,大家都感觉不好办了。”
在不少人心目中,“陈年老酒”就是好酒的代名词———年份越长,品质越好。十年来白酒市场劲吹“陈酿风”。记者在超市白酒专区看到,各种有名没名的酒类企业几乎都推出了年份老酒,从5年特贡、8年精品、10年陈酿,到15年、20年、30年珍品陈酿,甚至还有60年的老酒。然而一些生产企业的厂龄却还不及出品的酒年代“悠久”。
马勇表示,行业协会最近的抽样调查测算,销售额排序前100名的白酒企业中,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不少于50亿元,大量中小型白酒企业也在生产年份酒。趁着年份酒热销和生产企业增加,年份酒品牌发展迅猛,标称的年份越来越长,价格也越卖越高。
一位酒类经销商称,年份不同,白酒的价格就相差很大,同样是500毫升的二锅头,普通瓶装的只要5元,而标注“10年陈酿”的就卖到26元,最贵的“珍品30年”则标价270元。
但一位酒厂技术人员却说,由于陈酿年份酒成本非常高,产量十分有限,在整个白酒行业,很少有企业的酒能放上20年。某酒企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大多数酒厂的做法是:在存放一两年的基酒中加入极少量年份原酒勾兑而成。
剑南春集团科研人员称,他们根据“挥发系数”鉴别了所有有名气的年份酒,发现除茅台、五粮液等少数品牌外,“其他都不太靠谱”。
马勇指出,许多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技术,在形成标准之后往往可以影响所在行业产生新的运行规则。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一起
,将共同推动中
国年份型白酒建立完善的鉴定标准体系,并促进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业内人士认为,酒龄鉴定一旦成为强制标准,必将重新洗牌年份酒市场,估计约有半数年份酒生产企业都会在标准门槛前栽跟斗,被迫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