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格力电器2006年股东大会现场交流概要
2007-6-29
问:现在空调市场相继宣传的一些技术如地源热泵和关于空调行业的制冷剂环保更
替,格力电器如何应对这种新形势?
朱江洪:格力电器走的是专业化道路,这就意味着格力电器无退路可走,必须要将
空调技术做到最好。如今格力电器拥有国内外专家和技术人员2000多名,并投入了
大量的资金。可以说,格力电器的技术其实很超前,现在很多企业宣传的新技术,
我们同样掌握,但是我们是根据时机来推出,而不是盲目的,同时有些技术是要依
靠辅助方的,比如地源热泵的辅助方就是管道,但是辅助方如果未能普及,那推出
的技术也无法实施。
制冷剂的环保替换,格力的研究就更早了。早于2002年,我们生产的此类空调就已
经在欧洲使用了,因为它们的进入门槛高。而国内根本没有这种要求,如果我强行
自己推出环保制冷剂的空调,那么成本要增加8%—10%左右,但是消费者并没有这
方面的考虑,所以我与其他空调品牌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那必然市场竞争处于弱
势。其实格力很欢迎空调制冷剂的替换,因为这是全球环境的问题,而格力也有能
力来接受这样的替换,但前提是国家的规定,每个企业都必须实施,这样大家处于
同一起跑线上,在公平的竞争下,格力从不惧怕任何品牌。格力的超前研究就是为
了随时适应市场上的变化。
问:去年空调行业在股市的增长基本是没有的,但是今年已经增长了19%,如何看
待这种增长?
朱江洪:这种增长在我看来是有所怀疑的。其实数据是很容易作假的,厂家自报的
数据基本都没有权威机构来确实,真正比较可信的数据是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季
报。空调行业是有所增长,因为人民生活水平都在提高,房地产的脚步在加快,空
调的需求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增长,同时被市场淘汰掉的空调品牌所空出来的市场份
额也必然被现在的空调品牌所占用,我认为今后空调品牌的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强,
今后的3到5年内,空调厂家剩下可能不到5家,我认为这也是合理的,但我不希望看
到垄断局面,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是19%的数值我认为值得怀疑。
问:格力空调今后两年的市场占有率增长扩大后,格力会怎么做?
朱江洪:格力现在的市场占有率是30%~40%,并不算太高。离我们的目标——超
过50%~60%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格力以后会走多元
化的道路,但是现在不会。其实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小家电,当时是为了保护格力这
个品牌收购的,我们在小家电的管理上就是遵守做精——做强——做大三步来走,
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就要做精品。
问:格力在利润率方面比美的要低,如何看待?
朱江洪:大家都知道,现在空调处于微利阶段,利润率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提高
的办法,比如说宣传少一点,少投放一些广告,科研经费也少投入,那么利润率自
然就高了,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增长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短暂的。其实大家的成本
都差不多,但是格力的品牌和技术是有目共睹,相对其他品牌格力价位比较高,销
售量也比较高,销售额也比较高,但是利润率却低,这个原因应该不是格力的原因
,而是别的品牌的原因。
问:格力出口比例偏低,今后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朱江洪:出口正在稳步前进,去年占有比例是22%,今年已经占了1/3左右。格力有
很多国际大客户,如GE、松下、开利、约克等,他们跟我们的合作都是大单、长单
。格力的自主品牌出口比在努力提高,但是通过与国际大客户的合作过程,我们自
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松下的严谨、要求的苛刻,让我们不仅锻炼了自身,也
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问:商用空调的发展空调状况如何?
朱江洪:中国的商用空调起步比较晚,日本早已有一拖多产品的使用,而中国而言
,拿格力为例,于1996年才进入中央空调领域,格力现在有九大系列、1000多个品
种规格。如今格力电器商用空调已经生产出美国四大家——开利、约克、特灵、麦
克威尔才能生产的高端机型,如离心式冷水机组,这个机型最核心的部分是离心式
压缩机,格力现在已经能批量生产这种压缩机和机型。在某些方面,格力还超越拉
这些国际知名品牌,如超低温热泵冷水机组的问世,堪称世界首家。国内现在某些
品牌虽然生产,但是全部以进口为主,徒有虚名。格力对商用空调的市场是誓在必
得,因为商用空调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特定的营销体系来购买,你不可能在大
卖场购买商用空调,而格力正好有符合这种销售的销售公司和专卖店。
参与会议人员建议:“好空调,格力造!”概念比较模糊了,认为“精品空调、格
力制造”是一个非常好的广告语,希望在全国予以推广。
问:新品规划方案是怎样的?
朱江洪:格力电器到2008年底新产品将占70%左右,考虑到作为上市公司,我暂时
不能公布。
问:国内品牌中,格力的商用空调占有不高,原因何在?
朱江洪:我不知道别的品牌的商用空调占有高不高,但是我知道每个企业统计的方
式都不同,有些品牌把5匹机型都算入商用空调内,而我们只是将商用空调的基本机
型如螺杆机、离心机等作为计算内容。格力电器今后将继续加大商用空调的投入,
包括商用空调的压缩机生产,既然我们连离心式压缩机都能生产,那么其他也没有
什么困难了。
问:海外销售的渠道如何处理?
至于海外渠道方面,我们会逐渐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把国内的渠道进行推广。当
然我们不会全面开花,而是试探性地进行,渠道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是资源,我们
会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而做相应的变化,从而达到直销我们产品的目的。
问:格力电器的六西格玛开展情况?
黄辉(副总裁,格力电器总工程师):从2000年开始,格力电器就已经开始了六西
格玛的相应实践,格力电器现在有六西格玛黑带50人,这些人都是通过国家的统一
考试的,而不是公司自己认定的,他们也都在实实在在地开展着各个项目。
问:格力与上下游的关系如何处理?
董明珠:诚信成就了格力的今天,诚信为本,方能共赢。格力对待上下游的关系不
同,这都是基于对格力的产品质量,基于对格力股民负责所作出的。由于有些上游
供应商投机,所以为了保证质量,格力才货到发款。而格力电器从来就没有拖欠过
供应商的货款,相对于其他品牌即使是款到发货,但是有些拖欠货款,你认为哪个
更好?
朱江洪:我认为这没有公平不公平而言,只要愿意就是公平的,你情我愿。不少供
应商表示,与格力合作多年,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认为
只要是格力的战略投资者,厂商就应该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是一种创新,采取的是
自愿的原则。
问:格力的优势何在?
董明珠:格力电器依靠的是品质,是产品的口碑,我们的发展是脚踏实地的,很多
企业说要走国际化道路,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我认为如果连国内的市场都没有经营
好,那么所谓的国际道路只是一句空话。在整个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这
也是格力电器成功的一个方面。
朱江洪: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人才的培养,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是将其放于基层
去锻炼,磨练其意志;其次是放权于他,在过程中可以考验其办事能力,培养其正
确的权力观;再次是看他对人情关的把握,其实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多方面,这也是
格力当务之急的事情。
问:格力的大股东减持多少才是合适?
朱江洪:减持股份,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防止一股独大,这是珠海市政府的战略决
策,至于多少合适,我认为这也是有政府决定的。目前集团占有25%的份额。
问:格力电器的产能如何?
朱江洪:格力电器的产能有点吃紧,我们选择在合肥兴建厂区,也是基于这种考虑
,如果从珠海发运,那么交通费就要支付很多。现在格力空调在全国的销售都在全
面开花,不少地区占了70%的市场份额,不像某些品牌是区域性品牌,所以格力产能
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问:格力在员工的工资支出上有所提升,增加了2个亿,那么如何平衡员工与股东之
间的利润分配?
朱江洪:格力电器的销售额在增长,那么产能也在增长,所以员工人数必然也在增
加,我们不可能降低别的员工的工资来支付增加人数的工资,所以这也必然导致工
资总额的上升。
问:格力的趋势如何?
朱江洪:随着空调品牌的相对集中,这意味着格力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更广泛的
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未来格力的路将会更加平坦,形势看涨。
问:格力的渠道模式回报率很高,开店共有多少家?
董明珠:格力的渠道模式是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已
经经过10年的市场检验,它的专业连锁是有赖于格力品牌、格力质量和格力管理。
格力会用实践证明,其他品牌不行,但是格力行。今后格力的专卖店数量还要增加
,这是根据市场增长决定的。
问:营销费用会不会下降?如果格力空调达到饱和,接下来会怎样?
朱江洪:随着市场规范的成熟,营销费用肯定是会下降的。任何产品都有饱和的一
天,但不是现在,格力电器最大的特点是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