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非常感谢你无私的分享精神,在你这里受益非浅,最近好好读了巴菲特推荐的聪明的投资的第八章,今晚结合个人理解作了一个小的总结,请但斌批评指正:
《投资者与市场波动》读书笔记
——张力
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我国有些赵括之流老是说我国股票pe过高,价格波动大,市场不成熟等等,殊不知只要是股市就存在波动。
股市有波动,投资者就期望从波动中获利,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对波动抱有投机心态,则很可能会导致亏损。如果实在耐不住诱惑,则只可拿小钱玩一玩。
一般来说,只有波动才是市场,只有波动才会有获利的机会,但是对待波动不同的操作思路和方法将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投资态度和结果。
对待波动的操作思路和方法可分为二种:掌握时机法(timing)和掌握价格法(pricing)。所谓掌握时机法是对将来的价格走势进行判断(此处我暂且将其理解为根据价量以及一些技术指标进行判断)从而进行投资决策买入或卖出;掌握价格法(pricing)是指将股票当前价格与价值进行判断从而进行投资决策买入或卖出(当然这也很难,尤其是价值,但格老先生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二十章又专门阐述安全边际问题)。掌握时机法必将走向投机客之路,掌握价格法才是投资者之路,这一点区分其实相当重要,散户在一开始就要弄清楚这一点,巴菲特说过,以40美分的价格买进1美元的纸钞,人若不能立即接受这项观念,就永远不会接受它。
时间因素对运用掌握时机法的投机者来说十分重要,但对投资者来说则不那么重要。投资者不重视时间所形成的优势在那里呢?在于以价格明显低于价值时入场,从而获得优势。以道指为例,在1938年之前道氏刚被接受不久,1938年后若采用掌握时机法,根据道氏理论信号,就会发现卖出后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买入,绩效不如持有法。
其实掌握时机法可以理解为程序交易,存在二大根本缺陷,一是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二是运用的人多了,会改变市场行为,自我验证程序化交易,致使股价过高或过低,使程序交易者处于不利地位。
现在让我们以程序交易为基础,更进一步思考,即不预测股价趋势,而是在大跌后买,大涨后卖,是否可行呢?从市场循环,好象比较理想,其实这是纸上谈兵,历史常会惊人相似,但决不会重复,虽然市场存在循环,但循环充满了变化,新高后还有新高,新低后还有新低,买低卖高只能说虽一个理想过程。若投资者坚持这样操作,将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债券和股票保持固定比例,则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错误。
如果我们不人为判断高点和低点,而是通过程序交易来实现大跌后买,大涨后卖呢(时机法更多的说是涨时买,跌时卖,和此处说的有所不同。)这将会导致买得过早或卖得过早,效果也不会理想。
作为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做好面对市场波动的准备,一定要想清楚,只要不是被迫卖出持股,市场波动不会使投资者更贫穷或更富有。(这一点也可以引伸出,即应该用闲钱进行投资,从而不会被迫卖出持股。)
当然,面对市场波动稳做钓鱼台也不符合人性,那么面对涨跌怎么办呢?定期买入或卖出股票,保持固定收益和权益投资的比例也是一种有事可做的方法。
从企业价值与股票市场评价角度分析,本章提供了另一种坦然面对市场波动的方法。
投资者持有股票,便是具有了二种身份,一是沉黙的合伙人,另一是有价证券持有者,投资者应有效利用这二种身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而不是化优势为劣势。
为什么说这种双重身份会成为劣势呢?因为市场上许多股票价格对公司账面价值存在溢价,投资者一旦按这种溢价市场价格买入,支付溢价之后,作为沉黙的合伙人从公司账面价值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环境便失去,他只好寻求市场价格对其买入行为的支持,从而过分依赖市场报价,以支持其买入的行为。
对于高速成长股,其溢价将更高,溢价越高,基础越不稳定,二个原因造成此类股价基础不稳定:一是成长可能高于或低于预期;二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股票评价方式的变化。因此成长型股票价格波动剧烈。
如果投资者以过高的溢价买入,必将不能坦然面对市场波动,将优势化为了劣势。因此买股票时要考虑市净率。当然还要考虑PE和财务稳定性,其实还应该考虑市销率,根据美国一项权威研究,长期来看,市销率越低,收益越高;我对此的理解是,销售额越大,一个毛利率百分点的变动,都将对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
一旦股票价格有PB/PE/PS的支撑,而且财务又稳健,则投资者可坦然面对波动,充分利用了双重身份的优势。
A&P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股价波动的剧烈,但投资者只要不被迫卖出股票,能遵从上面所说的,则将不会受大的影响,当然,基本面是需要定期检查的。只要遵从了上面的原则,即使没有报价,那又何妨。
投资者可以知道股市的报价(流动性),但不必按报价行事,是否击球全在于投资者的选择,裁判永远不会说你违规,报价是评价股票最方便得到的信息,其实也是最没有价值的信息,评价股票应该更多的利用其他信息。要让报价为我所为,而不是我为报价所影响。
总之不要试图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行动,不因重跌而忧虑,不因大涨而兴奋,市场价格只是方便交易(即我现在买或卖是什么价格),投资者可以利用它,也可以忽略它。
投资者花尽心思去找比大盘表现优越的股票行为也是不合理的,这是将自己置于与整个市场赛跑的位置。同样,从价格走势发现个股,然后分析基本面的行为从长期来看也是失败的。其实正如《投资者的未来》所说的,关键是看股价是否已经反映预期,而不应是能否超越大盘。
关于债券走势,预测比股票更难,因为利率变化更难预测;关于可转债,受股票价格波动、企业信用变动和利率变动三重的影响,因此其波动更大,不是理想的投资品种,除非价格特别特别低。
关于利率变动引起久期值大的债券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时髦一点,可以说是金融工程解决方案,呵呵),即本金价格不变,利率浮动。
(常学于070703凌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