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但斌观点 |
2007年5月10日上午,我们一行5人在美国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参观美术馆,一位管理员微笑着问:“我们是哪里人?日本?韩国?”当我们说是中国人时,他说了几句生硬的汉字:“不要摸!不要喧哗!”,就差“不要随地吐痰”了。我知道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会由此就鄙视中国人,也许,他们只是好心的提醒。
但在我自己生活的国度,似乎有一种氛围,只要你是河南人,某些人的心理就会有种异样的感觉。我的同事曾好心提醒我:不要说自己是河南人,你也不是。确实我不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我出生在浙江东阳夏程里一座时间仿佛永远静止的古老房子里,旁边就是家族的祠堂和江南水乡常见的池塘。母亲是江苏常州人,每次去常州,还能到母亲出生、成长的地方走走(常州的城市化,已将母亲生活的乡村变成了城市),到舅舅家里看看。我的养父是四川乐山井研人,他和我的养母(我的姑姑)给了我无私的爱与支持,某种意义上,我更愿意说自己是四川人,他们的爱是我动力的源泉,我为拥有他的姓氏而骄傲!
但此刻,我不想说我是浙江人、四川人,我想说——我是河南人!河南是我脑海里的故乡,我三岁以后的童年、少年、青年——21年都在这里度过,我的成长、思想、记忆、理想与梦想都与这个中华民族崛起的黄帝的故乡有关,这块土地带给我正直、诚实、信用、勇敢、坚强、善良、正义、奋进与拼搏,当然,我知道,无论我在哪里成长,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文明存在的地方,这都是普世的价值观,而非某个地区或国家所独有。每个地方的人民都寄希望他们的儿女拥有这些品质与美德,当然,每个地区都有不具备如此品行的人。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根据地域、种族和文化背景,甚至性别去评判一个人?为什么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国人,会因你是河南人、湖北人、东北人、广东人、北京人、上海人等等而产生彼此的偏见和对人的刻薄?哲学家兼教育家伊莱.西格尔曾经认为,人只有认识和尊重他人才能称之为“人”。曾在《参考消息》上看过一篇报道韩国记者鄙视“龌龊的中国人”的文章,但当这位记者将他在中国火车上所见所闻发表在韩国报纸上的时候,却遭到了85%韩国人的质疑,认为他有辱一个不断进步的伟大民族。可如果换了一个中国记者,比如记录非洲某个国家悲哀的一幕时,我们中国人能否表现出如此高贵的一面?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的守夜仪式上,美国人点燃了33根蜡烛,为33个生命祈祷(凶手打死了32个人,并饮弹自尽)。牧师看着33根蜡烛说:“当那名凶手在开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当韩国侨民甚至是亚裔普遍担心复仇的烈火熊熊燃烧的时候,一个社会却以爱来承担罪恶与不幸,这是一群多么神圣和高贵的人!
在美国,无论我们来自河南、浙江、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台湾,还是来自中国的什麽地方,我们都被统称为中国人。当我们尖酸刻薄鄙视别人的时候,我们也是在鄙视自己,我们不会因我们的偏见、狭隘而变得高贵,而只有当那陌生的爱与宽容进入我们的灵魂,我们中国人才能真正变得高贵!
但斌2007年6月10日于北京至深圳飞机上
前一篇:不愿见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