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但斌观点 |
2007年02月09日 09:03 证券市场周刊
“如果以一年论输赢,你就需要不停地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更利于隐蔽的弹坑里。但如果投资是要给孩子留下的,要几十年,要跨越几代人,就是另外一种做法。”
受访者:但斌
受访者身份: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采访者:《证券市场周刊》吴晓兵
采访地点:深圳
采访时间:2006年11月3日
从2007年1月24日上证综指的高点2994点到2月6日最低点2541点,指数下跌了15.13%,抛售股票的念头不知又充斥在了多少人的脑海里,但历史告诉我们持有并珍藏那些能经得起时光考验的企业会有多么不一样的未来!时间可改变一切,每一代的财富传承者一定会面临比现在更艰难的时刻,那么能否以镇静和平静面对亏损带来的巨大痛苦,是每一位严肃投资者和财富继承者的责任,想的清楚才能走的更远。
从历史的视角看,一个文明存在了五千多年,发达过、然后衰落了,现在又重新崛起,这应该是让我们自豪的一种文明。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创造和积聚财富的能力,如果再辅以完善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中国文明重生的希望很大,只要给她时间成长。我们投资身临的大背景如此,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光。如果敏锐的洞察力能告知事物前进的方向,我们愿意尝试着努力!岁月和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告诉我们,如果在此刻能精心的设计和挑选投资组合,无论市场景气还是低迷,上涨还是下跌,长期持有优质企业的股票,未来一定会有惠及子孙的卓越回报。(备注:这段话是我2005年底写的《中国股市黄金时代来临》一文的结束语,相信今天依然管用。)
致力于长期股权投资
《证券市场周刊》:我们的对话主题是价值投资,这就免不了要从价值投资者最为推崇的巴菲特谈起。有很多人都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做得好的人也非常多,为什么没有人像巴菲特这样突出?
但斌: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个人都做投资,都很出色。如果我是导演,要拍一部投资家的电影,通常都愿意拍索罗斯,因为他生活很精彩,跟英国政府斗,跟港府斗。整个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绚烂多彩。身上充满了戏剧性,有很多冲突。但是拍巴菲特就很不容易,要想把巴菲特这个人物很好地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很高超的导演。比如说,越南战争开始的时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两个核大国处于紧张对抗的时候,巴菲特怎么处理他的投资?在那样一个历史关头,他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变化的?巴菲特没有写过自传,一个导演要把这种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拍出来很难,要反映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这实际上是要反映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是巴菲特对于投资的哲学思考。
《证券市场周刊》:现在对你个人形成考验的其实就是这种时刻吧?一般情况下坚持价值投资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斌: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非典”来临的时候你怎么处理,大家不出门了,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危机时刻,你怎么把握这个问题。实际上在那个时刻,我们恰恰有一些公路股的投资,想拿住是非常不容易的。
《证券市场周刊》:你经历了“非典”之后,对巴菲特在处理危机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一点感觉?
但斌:我觉得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当你关注的是一两年的投资回报时,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都会对你有巨大影响。但是当你的投资横跨几代人,是持续几十年上百年的这样一个积累财富的过程,这些事情就不是那么严重了。在这几十年上百年当中肯定会经历战争、动荡、经济衰退、企业的波动。你如果这样想,就能够让一笔投资穿越很长时间了。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很重要。
《证券市场周刊》:明白了,这就是看问题角度的差别。
但斌: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他70多岁的时候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很年轻的时候明白了这个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去坚持,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事件,他都在坚持。去年年末的时候,巴菲特说如果打核大战他相信伯克夏公司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企业,当然如果真打,这也没有意义了。这说明什么?他考虑问题是非常周到、非常长远的。在历史关头或是历史的关键时刻你怎么来思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证券市场周刊》:我在你们公司门口看到“致力于长期股权投资”这句话,就是说你们要在中国实践巴菲特的理论啦?
但斌:对,我们是做得比较彻底的。
《证券市场周刊》:这个模式很容易模仿吗?
但斌:在全球来看模仿成功的很少。人性的东西是最难战胜的,就投资本身,巴菲特7只股票赚270亿美元,一个人照着巴菲特去做也是可以的,但是心理的煎熬很难承受。而且我们这个时代基本上还是平衡的、稳定的时代,巴菲特的时代却波澜壮阔,很不稳定。
《证券市场周刊》:有些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其实和公募基金类似,但是研究等各方面力量应该没有优势,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得很好,我想这肯定是在激励机制上面不一样。
但斌:仅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影响公募基金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双10%”规定,再好的股票持仓不能够超过10%,超过部分要卖掉,这点决定了公募基金的绩效。假设一个公募基金用5%的资金买了汇丰(0005.HK),30年里可能汇丰涨了500倍,如果公募基金持仓超过10%就要卖掉,最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钱赚到了500倍。我们不一样,可以买20%甚至30%的仓位,并一直持有下去。中国真正的好企业本来就很少,如果你又只能买到很少,长期要取得高收益很难。比如贵州茅台 (600519
行情,资料,评论,搜索)最近这几年也涨了五六倍了,开始5%的持仓涨,股价一倍持仓就超过10%了。
受访者:但斌
受访者身份: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采访者:《证券市场周刊》吴晓兵
采访地点:深圳
采访时间:2006年11月3日
从2007年1月24日上证综指的高点2994点到2月6日最低点2541点,指数下跌了15.13%,抛售股票的念头不知又充斥在了多少人的脑海里,但历史告诉我们持有并珍藏那些能经得起时光考验的企业会有多么不一样的未来!时间可改变一切,每一代的财富传承者一定会面临比现在更艰难的时刻,那么能否以镇静和平静面对亏损带来的巨大痛苦,是每一位严肃投资者和财富继承者的责任,想的清楚才能走的更远。
从历史的视角看,一个文明存在了五千多年,发达过、然后衰落了,现在又重新崛起,这应该是让我们自豪的一种文明。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创造和积聚财富的能力,如果再辅以完善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中国文明重生的希望很大,只要给她时间成长。我们投资身临的大背景如此,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光。如果敏锐的洞察力能告知事物前进的方向,我们愿意尝试着努力!岁月和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告诉我们,如果在此刻能精心的设计和挑选投资组合,无论市场景气还是低迷,上涨还是下跌,长期持有优质企业的股票,未来一定会有惠及子孙的卓越回报。(备注:这段话是我2005年底写的《中国股市黄金时代来临》一文的结束语,相信今天依然管用。)
致力于长期股权投资
《证券市场周刊》:我们的对话主题是价值投资,这就免不了要从价值投资者最为推崇的巴菲特谈起。有很多人都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做得好的人也非常多,为什么没有人像巴菲特这样突出?
但斌: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个人都做投资,都很出色。如果我是导演,要拍一部投资家的电影,通常都愿意拍索罗斯,因为他生活很精彩,跟英国政府斗,跟港府斗。整个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绚烂多彩。身上充满了戏剧性,有很多冲突。但是拍巴菲特就很不容易,要想把巴菲特这个人物很好地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很高超的导演。比如说,越南战争开始的时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两个核大国处于紧张对抗的时候,巴菲特怎么处理他的投资?在那样一个历史关头,他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变化的?巴菲特没有写过自传,一个导演要把这种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拍出来很难,要反映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这实际上是要反映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是巴菲特对于投资的哲学思考。
《证券市场周刊》:现在对你个人形成考验的其实就是这种时刻吧?一般情况下坚持价值投资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斌: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非典”来临的时候你怎么处理,大家不出门了,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危机时刻,你怎么把握这个问题。实际上在那个时刻,我们恰恰有一些公路股的投资,想拿住是非常不容易的。
《证券市场周刊》:你经历了“非典”之后,对巴菲特在处理危机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一点感觉?
但斌:我觉得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当你关注的是一两年的投资回报时,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都会对你有巨大影响。但是当你的投资横跨几代人,是持续几十年上百年的这样一个积累财富的过程,这些事情就不是那么严重了。在这几十年上百年当中肯定会经历战争、动荡、经济衰退、企业的波动。你如果这样想,就能够让一笔投资穿越很长时间了。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很重要。
《证券市场周刊》:明白了,这就是看问题角度的差别。
但斌: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他70多岁的时候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很年轻的时候明白了这个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去坚持,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事件,他都在坚持。去年年末的时候,巴菲特说如果打核大战他相信伯克夏公司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企业,当然如果真打,这也没有意义了。这说明什么?他考虑问题是非常周到、非常长远的。在历史关头或是历史的关键时刻你怎么来思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证券市场周刊》:我在你们公司门口看到“致力于长期股权投资”这句话,就是说你们要在中国实践巴菲特的理论啦?
但斌:对,我们是做得比较彻底的。
《证券市场周刊》:这个模式很容易模仿吗?
但斌:在全球来看模仿成功的很少。人性的东西是最难战胜的,就投资本身,巴菲特7只股票赚270亿美元,一个人照着巴菲特去做也是可以的,但是心理的煎熬很难承受。而且我们这个时代基本上还是平衡的、稳定的时代,巴菲特的时代却波澜壮阔,很不稳定。
《证券市场周刊》:有些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其实和公募基金类似,但是研究等各方面力量应该没有优势,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得很好,我想这肯定是在激励机制上面不一样。
但斌:仅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影响公募基金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双10%”规定,再好的股票持仓不能够超过10%,超过部分要卖掉,这点决定了公募基金的绩效。假设一个公募基金用5%的资金买了汇丰(0005.HK),30年里可能汇丰涨了500倍,如果公募基金持仓超过10%就要卖掉,最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钱赚到了500倍。我们不一样,可以买20%甚至30%的仓位,并一直持有下去。中国真正的好企业本来就很少,如果你又只能买到很少,长期要取得高收益很难。比如贵州茅台
前一篇:财富传承 规划提升效率(7)
后一篇:追求跨越几代人的财富积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