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但斌观点 |
选择7只股票投资
《证券市场周刊》:也就是说,买对股票以后正确的选择是一直不卖。可是几百年来总是有投机的高潮,然后有一个低谷,股票随着大家的情绪在波动。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呢?
但斌:我明白你的意思。一般理解最好的投资低点买入,然后高点卖掉,等回调低点再买进。但是我理解真正的赢家不是这个人,而是在这几个点都在买的人——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伟大的企业。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对一般的投资者,他可能只有一笔钱,当然希望低买高卖;但是如果投资是一项事业,像巴菲特的资金是源源不断的,如果每时每刻都要做投资的决定,他思考的力度和角度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在做投资当中也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就是真正的赢家是持有不动的,而且碰到任何问题都敢买。比如说他投资了,他每个月都去买,不管高还是低,10年以后数目就大了。这中间隐含的逻辑是,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因为具备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它赚取更多高质量的收益,不断提升资源质量和股东价值。
《证券市场周刊》:那么买入股票就永远不卖吗?
但斌:有一种情况我们是会卖的,就是这个企业本质变化了。
《证券市场周刊》:不过多数人还是想做差价。
但斌:这也是我们公司跟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我们的投资要想的长远,大多数公司都是对冲基金的那种模式,他们思考都是一年或者几年时间内的事情;我们就是进行一个财富管理,希望这个财富可以传几代人。
《证券市场周刊》:你见过巴菲特吗?他知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些人在完全复制他的做法。
但斌:我们公司钟总参加过伯克夏公司的股东大会,但好像只和芒格以及盖茨照过相。我们给他发过信,也送给了他一本有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书,他回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当然信估计是他的秘书写的,他只是签了个字。段永平跟他在一起吃过饭,有机会你问问他谈了什么。
《证券市场周刊》:巴菲特会不会刻意不让别人了解他呢?
但斌:巴菲特提到价值投资观念的核心是“以40美分的价格买进一美元的纸钞”,而成长是优秀公司价值的一个必要组成,也即是说,这个一美元的纸钞随着时间仍在继续增值。这个方法本身不是很难,很容易讲明白,但是坚持不容易。这里面我认为存在三个无法避过的阶段:一是理解和接受价值投资的观念;二是要本着严谨的态度,以逻辑合理的方法去评估企业的价值;三是在动荡的环境中坚持。规则很简单,但是坚持太难了。
价值投资理论不是巴菲特创立的,是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东西。格雷厄姆的学生都很富有,只不过巴菲特最富,相信这个流派的人都是富人,这是缔造财富的一个流派。不是说学问很深,这个学问很简单,主要是看你能不能身体力行,你能身体力行就会很富有。另外价值投资跟你的人生阅历、价值观和看事情的角度有关系。
《证券市场周刊》:但是这样的集中投资风险是不是比较大?
但斌:我们对组合理论的理解,大概7个股票是最好的结果,超出了可能很难达到最大的收益,降低了可能风险就稍微大一点。好股就那么多。一个经济体中,企业的构成像金字塔,最好的企业就是塔尖那么几个,越往下越差。你的资金越集中在金字塔的顶部,收益越高。
《证券市场周刊》:发现这些企业的门槛不高吗?大家都能选到吗?
但斌:都能看到,就是不愿意做。可口可乐很多人都喝吧,你说好不好?吉列,不是每个男人都刮胡子吗?《华盛顿邮报》很多人都在读,麦当劳很多人都在吃,你看不到吗?茅台好不好,全中国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例子。
《证券市场周刊》:也就是说,买对股票以后正确的选择是一直不卖。可是几百年来总是有投机的高潮,然后有一个低谷,股票随着大家的情绪在波动。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呢?
但斌:我明白你的意思。一般理解最好的投资低点买入,然后高点卖掉,等回调低点再买进。但是我理解真正的赢家不是这个人,而是在这几个点都在买的人——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伟大的企业。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对一般的投资者,他可能只有一笔钱,当然希望低买高卖;但是如果投资是一项事业,像巴菲特的资金是源源不断的,如果每时每刻都要做投资的决定,他思考的力度和角度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在做投资当中也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就是真正的赢家是持有不动的,而且碰到任何问题都敢买。比如说他投资了,他每个月都去买,不管高还是低,10年以后数目就大了。这中间隐含的逻辑是,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因为具备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它赚取更多高质量的收益,不断提升资源质量和股东价值。
《证券市场周刊》:那么买入股票就永远不卖吗?
但斌:有一种情况我们是会卖的,就是这个企业本质变化了。
《证券市场周刊》:不过多数人还是想做差价。
但斌:这也是我们公司跟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我们的投资要想的长远,大多数公司都是对冲基金的那种模式,他们思考都是一年或者几年时间内的事情;我们就是进行一个财富管理,希望这个财富可以传几代人。
《证券市场周刊》:你见过巴菲特吗?他知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些人在完全复制他的做法。
但斌:我们公司钟总参加过伯克夏公司的股东大会,但好像只和芒格以及盖茨照过相。我们给他发过信,也送给了他一本有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书,他回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当然信估计是他的秘书写的,他只是签了个字。段永平跟他在一起吃过饭,有机会你问问他谈了什么。
《证券市场周刊》:巴菲特会不会刻意不让别人了解他呢?
但斌:巴菲特提到价值投资观念的核心是“以40美分的价格买进一美元的纸钞”,而成长是优秀公司价值的一个必要组成,也即是说,这个一美元的纸钞随着时间仍在继续增值。这个方法本身不是很难,很容易讲明白,但是坚持不容易。这里面我认为存在三个无法避过的阶段:一是理解和接受价值投资的观念;二是要本着严谨的态度,以逻辑合理的方法去评估企业的价值;三是在动荡的环境中坚持。规则很简单,但是坚持太难了。
价值投资理论不是巴菲特创立的,是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东西。格雷厄姆的学生都很富有,只不过巴菲特最富,相信这个流派的人都是富人,这是缔造财富的一个流派。不是说学问很深,这个学问很简单,主要是看你能不能身体力行,你能身体力行就会很富有。另外价值投资跟你的人生阅历、价值观和看事情的角度有关系。
《证券市场周刊》:但是这样的集中投资风险是不是比较大?
但斌:我们对组合理论的理解,大概7个股票是最好的结果,超出了可能很难达到最大的收益,降低了可能风险就稍微大一点。好股就那么多。一个经济体中,企业的构成像金字塔,最好的企业就是塔尖那么几个,越往下越差。你的资金越集中在金字塔的顶部,收益越高。
《证券市场周刊》:发现这些企业的门槛不高吗?大家都能选到吗?
但斌:都能看到,就是不愿意做。可口可乐很多人都喝吧,你说好不好?吉列,不是每个男人都刮胡子吗?《华盛顿邮报》很多人都在读,麦当劳很多人都在吃,你看不到吗?茅台好不好,全中国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例子。
前一篇:追求跨越几代人的财富积累(三)
后一篇:追求跨越几代人的财富积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