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类型小说创作异军突起,不仅多产高产,而且以其奇思妙想、不拘一格的题材主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颇为精心的布局吸引了众多的青年读者。那多就是当前国内著名的类型小说家之一,尤以创作悬疑类小说取胜。那多的悬疑小说想象力特别丰富,他有句名言:“想象力就是生产力”,没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何来那多那么多的小说?但那多的想象也并非空穴来风,其实他非常关注现实,至少我读到的他的近期小说就是如此,甚至有的就从真实事件的新闻报道引入,或涉及重要的国际纷争。如关于德国上千只蟾蜍自我爆炸和巴西雨林发现僵尸蚂蚁菌类的报道、钓鱼岛事件等。在近期小说中,那多的文学想象愈来愈与可能发生的人类危机联系在一起,如类似冠状病毒的恐怖袭击,以及操控人类命运的仿生社会学的阴谋。显然,他对科学的负面影响并非杞人忧天。那多的兴趣是极其广泛的,自然与超自然、科学与灵异、犯罪与侦破,常常成为小说的重要元素,所以他的类型小说往往集想象、虚构、灵异、推理、科幻于一身,充满神秘、诡异的效果,把读者带入无穷猜想的迷宫。其中较优秀的作品,除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进入了社会历史层面,并试图对世界、生命和人性作一番探寻。一般来说,类型小说创作走的是通俗化和市场化的路线,注重“好看”,因此往往畅销,在商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而其思想意义却相对薄弱,有的也不无粗制滥造之嫌。那多也一直主张小说要“好看”,他的小说在构思布局方面现在已愈来愈老到,一步步引诱读者进入他的叙述圈套。另一方面,尤其是近年来,他认为今后写作要注意思想性和文学性,要有人文关怀,要重视小说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那多近年来的进步与这样的自我期许和文学追求是分不开的。
类型小说一般属于通俗文学,所以与中外历代的通俗文学有血缘基因方面的天然联系,需要进一步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尤其要向经典作家学习。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间固然在由成套惯例所形成的主题和型式以及受众方面有所区别,但并不存在不可交流和转换的鸿沟。我这里说的向经典学习,除了通俗文学的经典,还包括所谓纯文学的经典。而且我已注意到,在当下类型小说的写作者中,有些人对中外纯文学的经典同样很感兴趣,这对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写作修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还想指出的是,当前的一部分类型小说虽然带有游戏娱乐的性质,但其中的某些作品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和实验性,这主要表现在对历史的解构,对人生悖论的探寻,以及叙事圈套、结构模式等方面的实验,但这些先锋性和实验性又与通俗性相结合,因此仍然赢得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文青的青睐。那多的悬疑小说的特色就在于先锋性与通俗性的结合,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后现代的先锋性和前卫性与现代派先锋性、前卫性的区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