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茗阁的演出非常成功,园子里爆满阿,天津的名家李少杰先生,陈明志,邓继曾先生,今天可以说大饱耳福了。我最爱的快板段子《武松打店》,李先生也表演了,听着真痛快啊。陈先生的《吃月饼》我没有听过,但是超级好听,勾起了天津学艺的经历啊,怀念。
临走时冯叔出现了,在后台和演员聊天,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和那老几位天津演员聊得很投机啊。我去后台辞行之时,冯叔对老几位说了一句话,让我很难平静啊:这位晓攀是我们北京现在最红的年轻演员,很捧他。心里真的很高兴啊。冯叔为我在后台说了句仗义的话,冯叔知道我很多不如意,冯叔总是向着我们这群孩子。打心眼里就想说句话:冯叔,北京爷~
冯叔的原名我已记不太清楚,就是连网名也模模糊糊,但是我总习惯于叫
他冯叔,可能是父辈的原因,这样叫显得更亲近,更热乎啊。冯叔在我眼里总是一副老顽童的样子,每次见似乎总是以新的造型出现在你面前,手里拿着个相机。打老远一看真的以为是个老记者,总有点教授的样子,但是骑着一辆极不相符的二八自行车。冯叔的眼睛很大,眉毛很浓,高鼻梁,一副标准美男子的样子,是个老帅哥啊,呵呵~第一次见冯叔是参加老北京网的拍集,一起聚餐,看见了冯叔,和他初聊老北京的文化,也同时知道冯叔蒙古人的血统,怪不得那么精神,但是也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倔强和脾气。还一次印象比较深的是,冯叔带他的女儿来听相声,那次印象更深,因为他女儿很漂亮,长得很大气的一个女孩,那会和她聊很长时间,也很投缘,看见冯叔走过来,有种见家长的感觉,呵呵,所以对那次也是比较深。总而言之,我很尊重这个家长。
冯叔是个老好人,似乎在任何活动中总见到他,每次见时总是乐,张罗着事情。很护着我们这群孩子。他不希望每个孩子都受伤。很值得尊重的一个人啊。我敢说,如果有事,冯叔决对第一个到。
也许冯叔就具有北京爷的气息吧,爱玩,爱谁谁的感觉,但是有那么和蔼可亲,最后气息转变成气质。浓郁的北京爷味。
北京自打
元朝在此建都以来,北京人因此也就是皇城根地下的人了,这种感觉影响了几倍,让他们有了优越感,从而注重玩,注重吃,注重生活等。这些形成了北京的文化与气质。这种北京味的内涵种子,深埋在每个北京人心里。延伸出了各种文化与好玩的地方,也就区分出每个区的味道,南城孩子不和北城孩子玩,西城孩子什么性格。到文革期间,大院的孩子和胡同孩子的感觉等等,这就是祖国的首都北京,文化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