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红楼 |
主流红学的出路在哪里
文:苏芩
少时读红楼,觉得简单,不过是一堆女孩子的年少情怀,烂漫天真。年纪稍大,再读红楼,便已觉吃力,总觉得故事中还有个故事,人物后还有个人物,就如同贾宝玉和甄宝玉,似是一对孪生,一明一暗,一隐一现,你捉摸不透,但又割舍不下,而这,就是红楼的魅力。
当然,二百年以来,有关红学的研究就一直如火如荼,《红楼梦》,是中国文人墨客心中的一个结,这种奇异的成就感,不深读红楼,不会明了。可现如今的红学却面临着凋敝的命运,原因则是在于:二百年来,红学未曾进步。
或者应该说,时代进步了,但红学的形式却丝毫没有改变过。现在的时代是快餐化的时代,你让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细斟慢饮一壶碧螺春,百分之百他耐不住性子。在他们看来,一杯可乐显然要比一壶茶喝得过瘾。
在此,我们不是讨论到底是喝茶还是喝可乐更有营养的时间。即便茶有一万种优点,你还是挡不住可乐的全球大卖。毕竟,现今的文化已经到了这一部,若是要螳臂挡车,扭转大势,估计是无力回天的了。于是,更为明智的做法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让文化也能跟可乐结合起来,先进一步占领年轻人的心。
红学研究应该进入“可乐时代”了,因为作为中国第一奇书,《红楼梦》需要覆盖的不仅仅是中老年读者,更应该被青少年一代所接受。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青年一代,对于《红楼梦》最直观的印象则是中学课本里的那篇《宝玉挨打》,坦白说,是《红楼梦》里最直白,最无悬念的文字。就这样一篇东西,能够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才怪!
很多人都说青年一代,尤其是80后一代,是厌恶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代,这话百分之百不正确。周杰伦的歌词中古典因素颇重,是任何一个歌手中的独一无二,可追捧周杰伦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最年轻的群体。于是,古典文学之所以会在青少年中断代,根本原因是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已经跟不是二十一世纪的脚印了!
红学需要年轻生态的加入,这是把红楼文化在中国普及开来的关键点。一种文化在一个群体中的传播是分阶段的,最初级的阶段追求的是广而不是深,而红楼梦的传播显然还并未上升至全民参与研究的阶段,所以,能以最广的范围普及到,才是重中之重!
可乐也许不养人,但必定爽口。茶叶营养丰富,但多喝也会对心脏造成压力。有利有弊,其实,文化并应该分个三六九等。红学研究,也早该从神坛中走入凡间了!
前一篇:红楼文化是一派虚假繁荣
后一篇:是谁屈杀了大师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