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者是股市灾难的替罪羊?
(2008-06-30 10:50:18)
标签:
财经 |
分类: ★精品文章★ |
转自2008年6月30日FT中文网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德博拉•布鲁斯特(Deborah Brewster)纽约、詹妮弗•休斯(Jennifer Hughes)伦敦
在三年前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当美国在线零售商Overstock.com总裁帕特里克•伯恩(Patrick Byrne)滔滔不绝地发表了长达1小时的长篇大论时,听众们都听呆了。
伯恩称,卖空者是旨在毁掉其公司的宏大计划一部分——他将这个计划的精心策划者称作“西斯大帝”(the Sith Lord,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邪恶角色)。此番演说暗示存在贿赂、洗钱、吸毒、新闻诈骗等诸多内容。
这段话成为华尔街重播次数最多的录音之一。除了这种震动效应外,它还显现出在更为含蓄的企业领导者中不断滋长的不安情绪:该如何应对做空其股票的卖空者。
目前,担忧已从公司董事会蔓延至市场监管部门。本月,针对在公司增发配股期间做空其股票者,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出人意料地出台了新的披露规定。这意味着,从6月24日起,卖空者要开始报告相关头寸。然而,包括英国监管机构在内,许多人总体上支持卖空交易,视其为形成市场效率的一种手段。
卖空者的目的是通过卖出借入的股票牟利,期望在必须归还所借股票前股价会下跌。这个游戏是有风险的,因为只要股价上涨就会造成损失。
长久以来,卖空行为一直被当作对冲策略加以使用,以保护“多头”投资者(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免受股价下跌而因此赔钱的风险。多头持有少量空头头寸,因此无论市场涨跌都能获利。但是其他玩家——大多是对冲基金——也许会因为认为某只股票估价过高、理应回调而“做空”这只股票。
这种策略已存在了大约400年——几乎每次市场下跌,以及个别公司遇到的许多困境,都会归咎到它的身上。人们指责卖空者引起了17世纪荷兰郁金香市场的崩溃和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并在今年帮助摧垮了纽约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市场下跌时,对卖空的忧虑往往会升级。这个问题在当今尤为敏感:因为目前最“热门”的目标为银行,而信心丧失对银行的影响是工业企业无法比拟的。贝尔斯登的垮台,主要是因为其它机构担心它可能遇到麻烦,而停止了与该行的业务往来。在它倒闭前的几个月,做空该银行股票的卖空交易达到创纪录的高水平——这个事实在当时广为人知。
最近数周,三大洲的金融服务公司不断遭到卖空者的围剿。在美国,当绿光资本(Greenlight)的大卫•埃霍恩(David Einhorn)公开了对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批评后,两者之间大张旗鼓地展开了较量。埃霍恩是业绩一流的对冲基金经理,所持最多的空头头寸就是雷曼。在伦敦,英国最大抵押贷款机构HBOS的股价已跌至 275便士的计划配股价格之下,人们不禁怀疑:卖空者蓄意对该行发起了“空头袭击”(bear raid),目的是将股价推至配股价以下,以期引发进一步抛售,进而扩大获利。在澳大利亚,大型投资集团Babcock & Brown正在艰难求生,其高管指责卖空者散发不准确谣言,引起其股价暴跌。
许多国家都正在施行更严格的监管。2007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出台了相关法规,禁止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期间进行卖空交易。印度和其它几个亚洲国家今年也已经对卖空交易进行了限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回应做空行为的大幅增加,因为卖空交易已从一种单纯的对冲策略转变成一种成熟的投资行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 Business School)金融学教授阿图罗•布里斯(Arturo Bris)说:“这就是监管机构的顾虑所在。一旦卖空变成一种获利策略,就会给市场带来新风险。”
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研究显示,在截至2006年的三年间,被做空的股票增长了4倍,价值达5万亿美元。追踪该数据的人相信,自那以来,卖空交易没有明显的进一步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投资者很难找到可以做空的股票。虽然从技术上讲,全世界超过90%的股票都能卖空,但在实践中,一家公司通常只有一定比例的股票可被借出。
卖空是最常用的对冲基金策略,在总计投入对冲基金的2.8万亿美元资金中,多/空基金占比超过40%。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edge Fund Research)表示,在过去的10年间,多/空基金产生的回报率比普通对冲基金略高。
(待续)
译者/陈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