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alue之家精选:赚10倍还会亏钱吗?(下)

(2008-06-23 10:33:00)
标签:

财经

分类: 编读往来

[Value之家] 

lawman801

我这里谈谈我的一个观点:将“涨上来的钱”与自己的本金置于同等地位是复利的核心本质之一,不要认为是“涨上来的钱”就认为它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

强烈赞同。展开来说,抛出几个观点,请大家指正:

1.“涨上来的钱”就是自己的钱,因为随时都可以变现。不变现的原因,只是因为觉得该股票走向的数学期望为正数。换个角度看,假设忽略手续费,可以认为你是把它变现后,发现现价买入还是好的选择,接着就又买入了。

2.“跌下去的钱”(所谓浮亏)就是亏掉的钱。因为如果有急用,你就是只能拿出亏剩的钱,和股票价值没有任何关系。你要继续持有,原因只是你认为用亏剩的钱,买入该股票,是值得的。与上同理。

3.一旦买入,何时卖出已经与买入价无关了,只与当前你判断的数学期望有关。

2008-6-20 12:44:00

 

bobo

“对“06-07暴利牛市”重来的幻觉”

这句话讲的好,很多人还想着什么时候“卖了房子买招万”!

2008-6-20 14:52:00

 

michaelgao

巴菲特很少犯错误

2008-6-20 15:17:00

 

sosme

承蒙张主编关注我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目前看过的《VALUE》只有今年的1期-6期、《投资者文摘》第一辑正在阅读之中,虽然自己这么多年沉溺于价值投资的自恋之中而且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在接触《VALUE》短短2个月之中还是让我大打眼界,在《VALUE》的帮助下感觉自己对价值投资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此帖是典型“自由散漫”的网络风格,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张主编奉献的几个精彩观点,感觉很多问题确实有深入探讨的意义,比如此帖的主题资金管理。中午就开始思考怎么整理这个话题,居然直到现在还没有头绪。看来自己多年沉迷于散打的网络作派,已忘记怎么整理出一遍主题明确论证严肃的文章了,张主编先给点建议?

2008-6-21 1:10:00

 

michaelgao

楼上真是不错 水平这么高 而且还很谦虚 难得 常来发帖哦

2008-6-21 1:41:00

 

sosme

非常认同上面lawman801君的观点

张主编提到的“涨上来的钱”这个概念感觉还有挖掘的价值,就普通观察面对“涨上来的钱”会衍生出很多认知缺陷:

1、 自信心膨胀

2、  对“涨上来的钱”如果发生亏损感觉比亏损本金更能接受,反正是“涨上来的钱”

3、  因为有“涨上来的钱”垫底,对风险防范易产生麻痹心理

我感觉解决之道就是lawman801君的建议:应该把投资成本与当时价格彻底分离,比如某公司从投入成本的10元涨到20元,那么这个时候思考公司的未来潜力就应以20元为评估起点来决定我们的去留,不要让初期的投入成本干扰了我们的判断能力,当然市场在下跌过程中的思考方式也一样。  感谢lawman801君的精彩观点。

2008-6-21 2:04:00

 

52ape

学习了,深刻学习了!

2008-6-21 13:24:00

 

张志雄

sosom,放松点,随意写来,我相信你是不错的.

2008-6-21 13:30:00

 

daviddell

回头看是这样的,市场平均市盈率都70倍了,历史罕见,确实不用等熊头露出来就可逐步减仓了。

2008-6-21 14:29:00

 

michaelgao

以前听主编说过 90年代的市场很无序 价值投资无法实践

2008-6-21 18:27:00

 

花花牛

这一轮牛市真正持有时间只有10个月10倍.之后差不多1年空仓.我每天都在反思,是幸运还是有其它原因,或两者都有.到今天我想:人对贪婪的控制非常重要;本可多持有2个多月可达20倍(当然事后才确定的),为坚持理念也不后悔;独立思考也非常重要,对好公司打死都不卖等说法要有自已的判断.......当然对楼主的臆想也不敢苟同,这世界貌似有理的说法太多,呵呵

2008-6-21 23:37:00

 

sosme

花花牛君好:

其实面对市场几乎所有的观点都是“臆想”、所有的观点都是“貌似有理”,我很喜欢这种看问题的思路,市场本来就没有完美的观点、我们的努力也只是追求相对正确而已。

2008-6-22 0:15:00

 

花花牛

希望大家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共勉

2008-6-22 10:40:00

 

冯念伟

有点意思,确实有人是做了相反的动作。比如在1300点的时候胆子很小,6000点的时候说看到20000点。个人觉得,作投资如果能够先有作生意的经验,然后不要把任何投资和生意分开,用生意人的眼光来看待投资(其实任何投资都确实就是一门生意,要看划不划算),可能就会要好得多。许多人太看重市场价格,涨起来就得意忘形,这其实是和做生意背道而驰的。如果不能戒除掉市场价格对自己的过分影响,是不太可能真正做到如鱼得水的,往往会很困难。

2008-6-22 11:45:00

 

冯念伟

不过确实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比如说主编卖掉后如果再下跌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慢慢上涨,然后慢慢大幅超过了当初的卖价,届时我们的心态会如何呢? 再比如但彬,有人说他最近几个月亏损了百分之几十,所以是个失败者,其实也不太敢苟同。试想想,如果不是他的那种信念和精神,很可能就会像许多人一样,在更早期的时段就卖掉了。一直以来觉得在这个市场不是比的谁聪明,就像“有时候我们的利润是来自于对朋友的愚忠”,人是很难在这个市场作到总是那么“聪明”的,最后可能还是要靠“信念”。 

2008-6-22 11:56:00

 

一年级生

看来很多人忽略基本交易方式..包括我!

2008-6-22 12:10:00

 

张志雄

SOSME,你目前的市场看法及策略?

2008-6-22 12:19:00

 

onlyll

我想发句牢骚!请大家见谅!

难道我们这的VALUER,是表面上爱读书,其实还是不肯自己想一想吗。如果不思考,按芒格的口气,我们和看《XX操盘手》类软件的人,有什么区别!!

难道大家没看3月号的封面文章《股市再平衡》。

难道大家听了主编和胡海的介绍,买了一堆好书回家不读?!《财富公式》不是很多人都买了吗!请看第149页

难道大家不都是自认为是价值投资者吗?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不是举了个寡妇应该如何资金管理避免牛熊交替的例子吗?

是,我是激动了点!不过,我做第三方理财,白天苦口婆心的为客户服务,与社会种植到客户脑袋里的各种各样的似是而非的观念做斗争。晚上回家看会《文摘》上会论坛,感觉是种精神寄托啊。

现在满仓(或空仓)的人,在我看来,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也不是智慧型投机者,只是在赌场里孤注一掷型的押大小的赌徒!

资金管理,永远不满仓,也永远不空仓,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没有逐步的资金进出增减调配,分少数几把重仓下注(或大比例清仓)的,也许是买的好企业好价格(或卖在70倍的市盈率),但是从行为上说,和每次一把全押的赌徒有什么区别。

2008-6-22 12:33:00

 

michaelgao

sosme 谈谈你的对当前市场的看法  虽然分析 预测市场很难了

2008-6-22 13:11:00

 

point

以下是引用onlyll在2008-6-22 12:33:00的发言:

是,我是激动了点!不过,我做第三方理财,白天苦口婆心的为客户服务,与社会种植到客户脑袋里的各种各样的似是而非的观念做斗争。晚上回家看会《文摘》上会论坛,感觉是种精神寄托啊。

-------------------------------------------

能不能讲讲第三方理财是什么意思吗?你对客户苦口婆心讲的那些不同于似是而非的观念是什么呢?谢谢

2008-6-22 13:37:00

 

sosme

我的策略都在这里: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cid=1017&Data=S&Tid=686698

2008-6-22 14:39:00

 

张志雄

看了,有意思,你很认真啊.我是个追求大致正确的人,虽有交易纪录,但没做过详细分析.我911的第二天专访中集麦总,但他反倒听我吹国际形势,我没深究公司,惭愧.

2008-6-22 15:06:00

 

woshimucai

SOSME能不能说说对目前中集的分析

中集以目前的状态来说,已经处于了成熟期,集装箱市场就国内而言,应该趋向于饱和

而且,制造业的成本也在增加,为什么你还看好中集!?

2008-6-22 15:23:00

 

woshimucai

中集现在A股跌入了10块,你的持有价是14块

2008-6-22 15:25:00

 

lujunhui

这就是所谓的“house money effect”,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个典型表现。Thaler和Johnson在其1990年的论文中用赌博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道理:当赢钱后,人们往往会下平时不愿下的赌注,越赢,赌注往往越大;此时的损失带来的痛苦更小,因为先前的盈利提供了某种“安全边际”。我在此轮牛市中没能避免犯这个错误,看来,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值得好好琢磨。

2008-6-22 15:34:00

 

sosme

woshimucai君:
中集有专帖探讨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cid=1017&Data=S&Tid=451662,我对中集的投资历程非常有意思,从我最初的持有开始我已经陆续增持了7年,最新的增持发生在去年底,目前我的持有成本我自己都无法计算清楚了,哈哈。

2008-6-22 19:02:00

 

woshimucai

SOSME:我想说个意见,中集经过了十五年上市后的发展,目前进入了成熟期,是否应该不按以前的观点来看待它?毕竟,目前国内的人力成本急剧上升,人民币升值,制造业的发展可能不太乐观吧!?

2008-6-22 19:16:00

 

sosme

以下是引用lujunhui在2008-6-22 15:34:00的发言:

这就是所谓的“house money effect”,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个典型表现。Thaler和Johnson在其1990年的论文中用赌博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道理:当赢钱后,人们往往会下平时不愿下的赌注,越赢,赌注往往越大;此时的损失带来的痛苦更小,因为先前的盈利提供了某种“安全边际”。我在此轮牛市中没能避免犯这个错误,看来,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值得好好琢磨。

-----------------------------------------------------------

感谢lujunhui君提供的资料,看来这就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种典型现象。

把“涨上来的钱”误认为是“安全边际”确实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的认知误区

 “价值与价格、成本与价值、成本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对投资人心理的影响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我受这个思路的启发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其实“涨上来的钱”应该还有更多的内涵,比如“现金红利”能不能算成“涨上来的钱”呢?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分红再投资”而且这种再投资行为基本在分红到帐后就立即执行而根本不在乎当时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许也被这种认知误区击中。

 “涨上来的钱”有那些内涵呢?

1、  股票的上涨部分

2、  现金红利

3、  其它暴利转入股票帐户的部分:比如在房地产赚的钱转入股票帐户

4、  某笔意外之才:比如彩票的中奖收入、比如申购新股的套利所获

5、  其它固定收入所获:比如投资债劵所获

6、  …………………………………………………………

我认为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些“涨上来的钱”,那么它们随时可能“得而复失”,我对自己再次强调那个老观点:不要认为这些“涨上来的钱”与自己的本金有什么区别。

2008-6-23 1:54: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