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弄堂》是我在1992年上海股市很牛也很热的时候,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里写的回忆儿时弄堂的故事。后来出版过,今天看来还是有点意思,大家看看好玩吧。
——张志雄
儿时的弄堂
3、翠竹香
我家住的弄堂名字比“勃撒纳沙纳”更为新鲜别致:翠竹香。翠竹香由两条呈L型的支弄组成。进口JS路171弄,东西向,仅有靠南的一面是三层楼,10号门牌号码紧紧相挨;另一面原是围墙,后为方便拆迁户,盖了几座平房。里面的169弄南北向,与JS路平行,16号门号,东面为单,西面为双,长度比171弄多出一半,缘由是每幢楼皆由类似小庭院的“天井”隔开。
一幢楼住着六七户人家,底楼一般有两户,共用一个眯眯小的抽水马桶间,其中的一家独占天井。二楼三家,有一间带有浴缸的厕所,楼梯转角处照例是黑洞洞的亭子间;烧饭再底楼公用的大厨房,四五只煤气灶并不鲜见,三层楼人家则相对独立,与二楼有联系的是公用大晒台。
不似我八岁前往的永嘉新村的花园里弄住宅,翠竹香显得朴实简单。它的设备、开间、进深甚至比不上JS路最北端的其余三条弄堂(住户不太拥挤,弄堂长度短且幽静,里面精致考究,房间宽敞,采光效果好)。可翠竹香却有一般弄堂难得的佳处:绿化面积富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