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弄堂》是我在1992年上海股市很牛也很热的时候,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里写的回忆儿时弄堂的故事。后来出版过,今天看来还是有点意思,大家看看好玩吧。
——张志雄
儿时的弄堂
1、阿赖耶识发芽了
圈圈蚊香燃气蓬蓬的烟雾,笔直地罩在三平方米的小阁楼天花板;三面通气半米高的窗户内外(脚板面对的那两扇气窗朝向里间的房间),混混的,浊浊的。
头发耸出朝北的气窗,底下是短小狭窄的弄堂;身体斜卧于临街东面的窗洞,袒露的皮肤任是没有一点活气凉气,背脊粘贴的汗水浸透着草席。
弄堂内居民们大开房门窗子,热死了热死了的呻吟,伴随着夜间新闻,扇叶突突,婴儿的沙哑,代替风毫无遮拦地在可能的空间内交换各类频率:刺耳、郁闷、燠热和无奈,在半梦半醒的头脑穿插换位。
……
奈德,奈德——奈德;奈德,奈德——奈德。由远及近,从近至远。我抹了一把额头的汗,什么呼唤这般熟悉而又遥远?声音复响,沙哑携带回忆的甜美。
奈德——奈德,继续穿过嘈杂穿过混沌,终于格外的清醒。它绝不是现时现刻的发声。烟雾的映象头发蓬松,上海老婆婆少有的粗壮,脸面黑黄,站在11号门前,一遍一遍地喊。
十多年前儿时的弄堂老外婆叫唤小孙女的声音;奈德——奈德,奈德——奈德。阿赖耶识在发芽,借着我的思绪生长。
[注]阿赖耶识系佛学术语,此处隐喻为无意识层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