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内地某私募基金经理丁当(化名),谈得很投缘。丁当说他经常写些东西,总结一下自己的投资感想,录以备忘。我们忙问丁当能否一阅,他两天后便将这些文字电邮过来。那天是周末,我们将它们打印成文稿,细细地读了一个晚上,颇为受用。周一早晨,我们赶紧与丁当通话,认为他完全可以成为财经周刊的评论员,因为文字好,见解也很有意思。我们希望《Value》能够发表他的部分文章,考虑到丁当不愿抛头露面,便以化名处理。又因这些文字主要是丁当在2006年对国内外财经及投资界种种事态的思考片断,这倒不失为“年终总结”。《Value》以《一个私募基金经理的2006年》为题,愿有助于中国投资界的思想趋于活跃和深刻。
2006年的投资策略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鬼子是圣诞加元旦。元旦一过,我们只是觉得旧的一年过去了,忙于总结。春节过去了,才恍然:新的一年早就开始了。这一期的周报推出一个迟到的2006年投资策略。
在12月3日的周报中,我谈到了A股估值和世界成熟市场的比较。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A股已和国际成熟市场接轨,进入可以投资的区域。从那时到现在,A股指数走出了罕见的9连阳。如今,H股指数的平均PE
11.9倍,A股中G股指数PE为12.3倍,韩国13.8倍,日经47倍。
从目前的情况看,A股依然处于合理区域,A股在上涨,H股涨得更多。
格林斯潘在位18年,美国每年资金供给增加6.8%,导致全球资金泛滥成灾,流动性过剩。
资金多了就要寻找投资机会,美国、欧洲,各有各的问题,资金越来越向亚太区集中,去年亚洲股市增长惊人,就是资金流入的体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企股,中国因素成为刺激股价上涨的动力。QFII额度可以加价3%卖出,可见外资对投资中国的迫切心理。
国内情况也是如此。近几十年来,国内资金供给以年均14%-18%的速度增长,居民储蓄已达到14万亿元。尽管由于国人对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的担忧,储蓄率居高不下,但由于富人的投资需要,除股票以外的投资品都已涨到天上,下一个只能是股票了。
实体经济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已呈乏力状态。房地产供给加大,需求持平,进入平盘阶段。大量的游资会寻求出路,而股票是最好的选择。
2006年,新股发行,老股再融资,优质大国企海归上市。市场里优质企业增加会大量刺激需求,市场规模会急剧扩大。市场规模越大,投资机会越多,市场再单边下跌的可能性越小。
A股已经可以确认走出熊市,牛市以什么方式展开,是我们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寻的。
股权分置改革会在2006年完成,其中的重要部分会在上半年完成。这是仅次于1949年天安门城楼的礼炮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事件。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市场的主要博弈对象会从以机构为代表的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博弈转变为以管理层为代表的大股东一方和以机构为代表的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市场会创立新的规则,既合作,又斗争。流通股股东除了用脚投票之外,还会经常用手投票。
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这会导致股票的波动更剧烈。有流动性的股票的流动性会更好,没有流动性的股票的流动性会更差,流动性差的股票估值水平要打折。
对公司治理会愈发重视,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博弈不可能是平等博弈,对公司治理有问题的公司,大家都会抱着警惕之心,一旦出现问题,等要跑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民企在证券市场中的比重和地位会得到提高,一些有理想、有责任感的民企会在A股市场上脱颖而出,更多的有问题的民企会图穷匕见,最后成为千夫所指。国内公司治理水平会迅速提高,独董会成为高危行业,也可能会成为高薪行业。
从估值的角度看,透明度高、公司治理清晰的公司会估值较高,透明度差的公司会估值较低。市场目前对这一点尚未作出反应,这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从国际的经验看,在投资品种中,证券、房产是最重要的两项。在我们的财产比例中,它们各占多少呢?
赚大钱靠运气,守住钱靠能力。从过去的经验看,同学们都是成功人士,如何把运气、成功转化为从容和悠闲,要靠你的投资眼光和理财能力。
投资学上有两种观点一直在争论不休,一种观点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万一篮子坏了,所有的鸡蛋都打了。另一种观点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放的篮子多了,你的能力达不到。
我个人以为,这首先取决于你有多少只鸡蛋。如果你只有一只鸡蛋,不用谈了。有十只鸡蛋,要看你是否年轻。有100只鸡蛋,还要看你的性格和有无从头再来的勇气。有1,000只鸡蛋,得放在两个以上的篮子里,有10,000只鸡蛋,放在五个篮子里不坏。
万一的事经常会发生,从这个角度看,篮子多点没坏处,东方不亮西方亮。但篮子太多了,很多事情自己不懂,也照顾不到,就变成了盲目投资,更不可取。
篮子不多不少合适最好,就像投资股票4-8只最合适。
2006年2月12日
文章引用自:http://www.valuegood.com/neirong/200612/001.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