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面故事:熊市卖房记(上)

(2006-10-12 13:26:05)
分类: ★精品文章★
《Value》杂志 www.valuegood.com
2006.10月刊  封面故事:熊市卖房记
 
张志雄
 
有房出售

    拍卖(集中竞价)是所有交易形式中最合理的一种,股票和高端艺术品都采取这种交易方式,但除了银行法院的罚没房产外,在房地产行业中,一般采取的是由经纪人直接撮合的一对一的交易方式。
    这种方式在熊市和平衡市(涨跌很小的市场)中都不利于卖家。一套房子成交,经纪行分别收取买家和卖家1%的手续费,似乎是成交额越高越好,其实未必。以一套总价为110万元的房子为例,如果成交,经纪人收取的佣金为2.2万元。如果房价下降5万元,经纪人的佣金就是2.1万元。很明显,要达到经纪人利益最大化,首要条件是成交。与少收1,000元相比,经纪人最快速赚钱的办法是让卖家降价5万元。
    对卖家更为不利的是,他们必须把底价报给经纪人。如果没有经纪人,由于买方不知道卖方的底价,还是可以相互博弈一下的。但在经纪人参与的情况下,卖方是很容易输给买家的。
    只有在牛市或市场反弹的情况下,如2005年春的上海楼市泡沫巅峰时期,由于房源稀少,卖家普遍惜售,买卖双方之间的优势才会逆转。此时经纪人为了成交,会逼迫买家以高价迅速成交,以免夜长梦多。因为市场会每天一个价,一个比一个高,卖家很容易改变主意。买家只得带了意向金,当场与卖家签约。不过,卖家仍会悔约,只要后面的买家出价高于意向金。这时,卖家还可以打破经纪人制,采取拍卖方式卖房。我有位杭州的朋友,在2004年楼市高涨的时候,他把要买房的客户全部召集在自己家里,亲自主持拍卖,价高者得。
    但当楼市泡沫崩溃,传统的不利于卖家的交易方式卷土重来之际,此时还能采取拍卖方式吗?
    2005年年底,我的朋友胡海采用了自主拍卖的方式,也获得了成功。尽管要求买家聚集在一起竞拍是不可能的,胡海却自有妙计,他把报价设定为一个对买家极有吸引力的价格,然后让顾客盈门,踊跃出价。
    当然,买家还是通过经纪人与胡海交易的,只不过价格是低开高走,3天时间不到就把房子卖掉了,而且超出了胡海本人的心理价位。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请胡海以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3天把房子卖掉》的文章,发表在2006年1月《Value》杂志的封面故事上。
    文章发表后,有不少读者和朋友与我们交流,但也只是出于好奇心,恐怕没有谁真的会照此办法实践。
    半年过去了,我正好有一套房子要卖,想起了胡海的《3天把房子卖掉》,决定试试。卖这套房子并非为了套现,否则我这个从2004年年底起就看空上海楼市的人早就把它卖了。无非是过去有人住,现在本想把它租掉,可租金也就每月3,000元左右,以房价100万元计算,回报率才3%(这也是目前上海的平均租金回报率),假设未来三年的房价不涨不跌,我将这些钱拿去认购新股,每年预期回报率在6%应该不成问题。而且租房给人又很麻烦,不如把它卖掉算了。
    既然如此,我并不在乎房子要以多么高的价位出手,关键是能否卖得公道,而通过竞价,价高者得,是我最愿意的事。
    我这套房子位于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地区最早的一批商品房,与周围的几个高档社区相比,它属于中档。但与其他一些为拆迁户而建的小区相比,它又出色不少,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该房的地段特色是紧贴花木公园,5分钟就能走到2号线地铁站,8分钟可以进入世纪公园,3分钟可以到麦德龙。小区的后门就是大型室内菜场、商店及幼儿园和花木镇政府。总之,它十分适合居家自住。
    房子虽然属于一期,有些陈旧,但它的前面就是二期房,而且位居小区中央绿化带,地势也不错。房型为三房二厅一卫,五楼,总面积106平方米,由于是六层楼房,没有电梯,因此得房率非常高。三间房,二间朝南,一间向北,还有一间不小的内置式储藏室,两个厅一个朝南,一个朝东,呈L型,很舒展。
    据说在2005年年初,同类房屋价格最高时达到12,000元/平方米以上,可现在的报价是多少呢?我和妻子决定去附近的房产中介问问。
 
累人的“摸底”之行

    此时是2006年6月底。因为国家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出台,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低迷期,主要表现为成交量稀少。该月沪上房源共签约16,245套,较上月暴跌了35.6%,如果不计入2月份的成交量,6月份是2006年成交量的最低谷。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抽样调查的统计显示,6月份房产中介行业看房量平均下降了六成左右,二手房成交量也大幅下降,中原地产的各个中介门店的成交量普遍下跌30%-40%,浦东的成交量降幅达到40%-50%。市场观望气氛十分浓厚,买家预期房价还会跌,卖家被持有5年以下的房产交易需缴纳5.5%的营业税等新政策所限,要么转售为租,要么想把销售税的成本转嫁给买家。你只要去看看各房产中介在报纸或橱窗上的广告,便明白卖家出的价钱是多么地不切实际,结果就是有价无市。
    与股票相比,房地产的流动性问题在熊市里暴露无疑,这也就是我一直对房产(包括艺术品)投资十分谨慎的原因。
    我们接触的第一家房产中介是美联物业,接待我们的经纪人显得很老练,他听完我们的介绍后,忙从电脑里检索出一套我们小区的房子来,与我们要卖的房子面积相同,不过是在底楼,说是上月成交的,价格为93万元左右。然后他很诚恳地表示,我们的房子售价应为95万元左右。
    美联的隔壁是中原房产,接待我们的女经纪人看起来业务不是很熟练,有些支支吾吾。倒是旁边的另一位男经纪人显得很老练,首先是对我们这套房子的“档次”有些不以为然,其次是说在目前市道低迷的情况下,卖价绝对不会超过100万元。
    我们的信心大挫。
    第三家住商不动产比较热情,经纪人和店长也很诚恳,可他们似乎不愿意为房子估价,只是表示当天下午就可以带人来看房。
    第四家是立好信房屋。走进去时冷冷清清的,只有两个人,而且空着许多座位,明显是员工流失严重。我们问人都到哪儿去了,店长说是去带人看房了。我们和店长聊了几句,觉得没戏,赶紧离开。
    第五家是泛城,屋子里倒是坐满了人,店员也很热情,听我们介绍后,便说要挂110万元。
    第六家是信义房产,经纪人也极热情,说是这套房可卖1.1万元/平方米,也就是说总价可达116万元以上。我们听后当然高兴,但与他聊了些周围房产情况后,发现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可以判定他是个新手。
    在一个半小时内,我们已被各种互相矛盾的混乱信息给弄晕了,不知如何是好。来到第七家顺驰时,已不想进去了。可一想如果要拍卖,多多益善,所以硬着头皮与经纪人攀谈。顺驰经纪人感叹市道不景气后,仍给房子估价116万元。
    回到家中,我们商量之后,决定起拍价取这些中介估价的中间价,也就是105万元。总价离100万元不远,每平方米为9,900元,正好不超过10,000元关口,显得很便宜。
    我们迅速将105万元的底价报给了上述七家房产中介经纪人并陈述了具体要求: 即从下周一到下周五都不看房,周六、周日两天全天开放,第三天早晨截止看房,晚上七时竞价结束,当天晚上便签订意向书。
    打完一圈电话后,我们感觉并不好,发现经纪人自始至终都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竞价方案,要么不卑不亢地回答:“张先生,请放心,我们会按自己的方法把事情搞掂的”; 要么口头上同意,却突然提出:“105万是不是太低了,挂个106万吧。”谁都没有认真相信或倾听我们的拍卖规则。
    胡海在《三天把房子卖掉》中强调由于是价高者得,经纪人会为了佣金站在卖方这边。我读文章时也相信这一点,然而现实比逻辑推理更复杂,正如我开始所述的那样,经纪人首先要的是成交,尤其他们知道有多家房产中介同时竞争,便更急于成交,此时少几千元没什么关系。
    既然这套竞价方案无法激励经纪人为卖方工作,反而让经纪人想方设法与我们斗法,一场“恶战”看来是无法避免了。
 
手机差点被打爆

    星期一上午,我的手机差点被打爆,来电的全是中原房产不同分店的经纪人,急着要跟我签订委托合同,我签了几份后传真过去,却有点糊涂,后来我终于忍不住对后来者说: “我已签了几份啦”,才知道中原房产有这样的规定,接单的人要向整个系统(即各分店)开放所有客户的房源信息,不管最后谁成交了,都得给最先接单的门店经纪人一定比例的提成。也许是最初接待我们的中原房产的女经纪人疏忽了与我们签合同,信息却传到了各分店,这才引来这么多经纪人招揽生意。
    尽管经纪人如此你争我夺,给我添了不少麻烦,我却意外地了解了中原房产的内部激励机制,不禁让我刮目相看。这样的做法能让中原房产在全市的各个分店网络充分地发挥作用。
    相比之下,只有顺驰能同样做到客户的信息共享,其他的如美联等中介都是加盟店,均独立经营及拥有,基本上不通信息,来看房的客户也只限于一家门店的经纪人,对房源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后来体会得更为真切。
    周一上午最后一个电话也是中原房产的经纪人打来的,昨天还坚称我们这套房子不会超过100万元,现在却用商量的口气说有个客户可以出105万元,能不能现在就看房,马上就可以成交。
    事实上,从周日报价后,就有顺驰的人来电要求周一马上看房,被我拒绝了。规则已定,就要坚决执行,绝不能因为某个人的诱惑而放弃。所以,我当场拒绝了这位中原经纪人。
    周日两家中介估价116万元后,我们就研究过,前几家房产中介报低价是为了方便成交; 而报高价的人的如意算盘是先把我们吸引住,好让他们独家代理,然后再说服我们把房价从高往低走。
    周一到周五,中介经纪人不断打电话要求看房,都被我婉言谢绝。美联的经纪人在周五中午称有位孕妇双休日要检查身体,必须当天晚上看房,也被我拒绝了。
    一直到周五晚上,顺驰的一位经纪人说客户已到楼下,已在家中的我才让他们在晚上八点多看房。
 
形形色色的看房者

    截至周日晚间,共有19批人来看房,络绎不绝,可谓“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两天上海的天气非常炎热且时有阵雨,见有这么多看房人,稍稍减轻了我们害怕定价没有吸引力的担心。
    我们对带领每批客源的经纪人的中介门店和电话都一一登记,以便联络,并记录下每批客户的人数、特征和印象,做到心中有数。顺驰与中原的平台最为开放,客户也最多,在19批客人中,顺驰占了10批,中原有6批,住商2批,美联1批。尽管我反复与信义和泛城的经纪人联系,他们也没带一批客人来,要知道一个星期前,他们表示出最大的信心,作出过最高的估价。不幸的是,一周后,我白天路过信义房产,发现该加盟店关门了。至于好立信,我们开始就没指望过,他们也确实没有客户。
    据我们察言观色,看房者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仅仅是看看而已,没有多大的买房诚意,最明显的特征是来看房的只有一个人。在19批看房人中,有五批是一个人,除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看得比较仔细、显得有点心动之外,其他几位的神情都有些马虎和草率。其中一位竟拿着手机拍照,说是回家给老婆作参考,被我们阻止了。
    买房是一件大事,尤其是作为自住,必须由夫妻双方或男女朋友共同决定,所以,单个人出来看房的基本没戏,即使两人来,也会因意见不合而作罢。美联介绍的一对年轻夫妇,就是丈夫很满意,妻子兴趣不大,遂作罢。
    第二类看房人是想在熊市里拣个便宜货,也就是说,利用投资客资金紧张的机会,随时准备出手杀价。这种人在看房时察觉不出来,但事后很快就知道了。
    第三类看房人是急于自住。有位已怀胎五月的孕妇和丈夫曾租过我们小区的房子,非常喜欢,但当时小区没有房子出售,他们只能在附近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现在快有孩子了,想让父母来照顾,所以对我们的房子很向往。还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来看房,因为是在周六晚上8:30,我们正在外面吃饭,没有遇见,经纪人表示,他们看完房后,马上付了1万元意向金,只要房价为103万元,可以立即成交。还有两对今年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各在浦东浦西工作,单位都在二号线地铁站附近,所以他们希望在地铁沿线找套房子。
    有些经纪人似乎并不喜欢卖家向买家对房子作太多的介绍,在他们看来,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缺乏可信度,没必要。我们也有看房经验,发现业主也很少介绍自己的房子,更不会分析周边的环境。我猜除了上述理由外,业主被太多的客人“打扰”,已无力再仔细介绍了。
我们却不这么看,就像商家营销产品有义务向买家详细介绍产品的特点和功能,而且必须自卖自夸。如果你对自己的产品都不自信,凭什么让人家出好价钱买呢?我自己也有这个体会,到商店去买东西,明明我很喜欢它,可是若销售员态度冷淡或不耐烦,我会扬长而去。
    因此,客户来看房,我们便热情洋溢地向他们介绍这套房子的基本面,从房子的质量、装修到小区环境再到外面的交通服务设施,侃侃而谈。只要客户没有出现不耐烦的神情,我们就继续说下去并且每问必答。
    而且,我们相信买家与自己有相同的心理,那就是希望卖家的素质良好。我们买新房,会很在意发展商的实力和信誉;买二手房,对谁是业主很关注,尽管二手房不像二手车那么信息不对称。我们在向看房者推荐这套房子时,也在推荐自己啊。
    卖家一定要克服一个心理障碍,那就是你既然要卖房,似乎必然是不看好或不喜欢这套房子。我们却觉得喜欢的东西也有可能出手,我们应该自信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欢,这样才能感染潜在的买家。
    周日中午,我们就站着和一对未婚夫妇谈了半个小时。这对年轻人,男的在浦东外高桥从事软件业,女的在浦西淮海路上的一家外资公司任贸易经理,俩人希望在地铁二号线附近买房。他们本想买套二房一厅作为结婚用房,预算是90万元,现在住商不动产经纪人推荐我们这套三室二厅的房子,超出了预算,有点犹豫。两人很般配,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已结婚的夫妇哩。由于他们来自浦西,这套房子又超出了预算,我并不认为他们会很快决定把房子买下。能谈这么久,让我很吃惊,看房人走后,我有些疑惑地问妻子,“是不是我们花了太多的精力?”
    虽然说得这么多,但我们最大的不满和不安是经纪人大多没有将拍卖规则告知客户,有的还将105万元的起拍价报高到108万元,企图按老规矩让买家杀价,有的则怀疑我们向卖家报起拍价的意图。
    经纪人不配合,我们对能否成功竞拍有些拿不准了。
 
试探与还价

    早在周六傍晚6:00,就有顺驰经纪人出价:“88万元,你卖不卖?可以马上付现金。”这位买家一个小时前来过我家,就住在我们小区里,只是在二期罢了。买家是一对年长的夫妇,说是为朋友来看房,我当时就猜测他们只是租了小区的房子而已。现在看来,他们早就“埋伏”在目标房附近,一旦有人急售,可以在第一时间拿下。他们明显误会了我们在第三天就结束卖房的计划,以为我们急着用钱哩。我的回答很干脆: “不可能,如果有人愿意以90万元的价钱出售同样的房子,我们倒愿意买进。”
    周六晚上7:00,顺驰经纪人小张替客户出价99.8万元,我告诉他不可能接受这个价钱。小张则振振有词,说现在的房产市道多么可怕,以后还会暴跌,等等。我仍是不以为然。最后小张突然语带威胁,说是周日下午1:00必须给他答复,价格最多100万元。
    这时,我体会到《三天把房子卖掉》一文中介绍的真正好处:“买家要买到房子,不是和你谈价钱,而是和其他的买家竞争。”我相信,小张这套手法可能对别人会奏效,因为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谁的心中都没底。经纪人的威胁语气,很容易让卖家降低心理价位,但对我毫无作用,因为拍卖还没开始哩。
    周日早晨10: 00,顺驰经纪人小卫来电,说是周五晚上的第一批夫妇出价105万元。我记得这对夫妇那天临走时,问我105万元能不能再低些,我笑着招手说: “价格应该往上走吧。”所以他们先出了105万元。
    这个电话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毕竟有人对起拍价作出了应答,我们就可以往上拍了。到了周日下午,我向所有已看房的经纪人报告:“有人已出价105万元啦,有没有人愿意出106万元。”
    各路经纪人有的说客户愿出100万元的,有的说愿出103万元的,只有住商不动产的经纪人小蔡报价106万元。
    出人意料的是,小蔡的客户就是那对和我们谈了很久的未婚夫妇。
    我忙打电话给经纪人小卫,说是有人出价106万元了。小卫似乎得到了客户的授权,报了106.5万元,并表示不管谁出什么价,都要告知他,周一晚7:00,他会要客人带着1万元意向金来店里,随时准备成交。
    昨天语带威胁的顺驰经纪人小张被我们拒绝后,周日下午竟然又打电话来说他的客户刚用100万买了一套附近的房子,明显是在嘲弄我们失去了机会。
    看来,小张明显缺乏经纪人的基本素质。
    我把106.5万元的价格报给了小蔡,小蔡又出价106.7万元,我赶紧将106.7万元向其他经纪人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