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洗田园
最近几天都有小雨,江南梅雨季节,算是表现了个透彻。有时下得密细,有时稀疏,象说话一样,冷不丁小讲一会。今天雨还挺大,撑着雨伞行走在田野,不出十步,整个大腿以下的部位就会湿透,坐在汽车里,雨刮器开到极致,也似乎敞不开视线。这雨下得极耐烦,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又连接到晚上。如果有时间,你坐在室内或者车内,听外面的雨声,点点滴滴,绝对可以锻炼你的耐心。
这雨好。我有时会突发奇想,如果能象淋浴洗澡一样就好了,给乡村田园来一次清洗,那些垃圾或者肮脏的东西就会被冲洗掉,整个田园或大地就会真干净。这只是一种懒惰的想法,再大的雨也洗不掉那些白色垃圾。
这几天除了开会或者去宋玉村外,我都会抽出时间去转一转其他的村。我发现整个农村环境状况都不容乐观,尽管在近期进行了几次突击集中行动,但前面搞、后面丢的情况仍然普遍。也是,几千年农民形成的习惯要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也不是十分容易的。可见,白色垃圾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还得建立长效机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桃源盛世的状态,也许是千百年来人们最愿意接受的田园生活。如何建立清洁卫生的长效机制,还我青山绿水?上面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当农村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农民富裕程度逐步提高之后,生活环境和生活的质量的改善就会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广袤的农村和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小康之路上飞奔。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层次时,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同样需有与之相匹配的环境质量来与之相适应,环境质量问题自然是摆在面前必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虽然发展了,农民的素质尚未到达那种把精神或者环境质量追求摆在必需的位置,所以,你尽管有意识地引导,也难以把洁净环境的工作当成村民的自觉行动。这就需要引导,或者建立健全一种机制,来引导村民变成环境维护的主导者。如何建立健全这种机制?一是统一设置垃圾处理设施;二是明确相应范围的保洁员;三是层级预算清洁卫生经费。通过这种形式来规范管理一个地域范围的卫生环境状况,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改变整个农村面貌。当然也还有一些辅助措施可以施行,比如,国家限制塑料包装生产,或者抬高塑料垃圾的收购价格等,相信对于整个农村或者城镇环境状况改善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雨持续地下,从黎明到黄昏,从白天到黑夜,我的思考也象这雨滴持续不断。从上午乡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强服务、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群众服务站队员碰头会之后,我接连到了两三个村,雨中的田园的确干净了很多。不只是雨的冲洗,主要还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各村都在进行卫生整治集中行动,那些可视范围的白色垃圾都被清扫了一遍,所以,看起来,清洁了很多,也美丽了很多。
没有在宋玉村吃晚饭,而是选择在大兴村。这个村距离县城近,环境卫生的问题更加头疼一些。吃过晚饭后,我有意识地在和几个同事闲扯了一会,大家认为,在农村环境问题长效机制的问题上,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乡长在,周副队长、马支书也来了,还有大兴村支村委成员,附近的村民代表,大家都在七嘴八舌讨论,话题信马由缰,就象门外的雨。我在想,十年二十年后的农村一定比花园还美,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关注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始终乐观地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抓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就一定可以还原最原生态、最纯天然、最俱美感的田园,那种洁净带给人的感觉就象沐浴少女或者出水芙蓉一样。
2012年4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