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驻宋玉村
初调工作单位的陌生感慢慢消失,接之便是迎来送往的俗务。原以为可以静下来好好熟悉崭新的工作环境,没想到大规模的进村入户“访民情强服务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接踵而来。也好,可以在安静的环境里冷却自己,可以在广阔的田园放松自己。今天在乡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之后,我便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我的驻点村——宋玉村,一个月集中活动的时间,我的大部分时间会在这里度过。同行的还有驻乡工作队周副队长,乡党政办罗主任。
宋玉,大家都不陌生。屈原、宋玉史称“屈宋”,是楚辞的主要作者,也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以宋玉命名的村一定与宋玉有关联,这点无庸置疑。能到宋玉曾经生活过的乡村工作,是我的荣幸。我所工作过的两个乡镇佘市桥镇和望城乡,一个是丁玲出生地,一个是宋玉的生活地,都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如果冥冥之中有注定,那就是与丁玲,与宋玉有着某种穿越时空的默契吧。
这里真是宋玉生活过的地方,楚城、宋玉、看花等这些村名,都带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而真正走进这些村落,无处不弥漫着当年宋玉留下的痕迹,宋玉城、放舟湖、看花山、九辩书院,你会恍如隔世,宋玉似乎就在昨天还在这里出现过。而当年,宋玉被楚考烈王流放之后,便回到了这封地——云梦泽地,直至仙逝。而现在看花村,至今尚有保存完好的宋玉墓。有一段时间,宋玉墓被误为宋王墓,曾有民谣为证:“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榭鱼儿去。都说朝宋王,谁知朝宋玉。”
车行宋玉村部,不用停车就可以看到宋玉城遗址。不过,历史的尘埃早已湮灭了城池的痕迹,放眼所见,不过是一片已经翻耕的稻田。当同行的周队长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村里计划把这宋玉城原址做为旅游项目包装开发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座城池,里面车水马龙,生活着峨冠博带的宋玉。村部前面很开阔,可以容纳上千名群众在此聚会。该村支部书记马显清正在计划在这个地方开展群体活动,现在正在着手的两件事情,一件是训练健身操;另一件是培训太极拳。这两项活动开展之后,农民的精神生活就会有了质的提高。我们可以想像新时期的农村,在稻椒千里的田间地头,有一群悠闲的农民正在做操和练拳,是多么的诗情画意啊。
七弯八拐的水泥路之后进入到一遍居民区,应该有一百多户,全是清一色的二层小洋楼。这就是支部书记家所在的大屋场。下车时,天空正下着雨,夜色渐浓,周围农户已经亮起了闪烁的灯火。走进马书记家,马书记早在家里恭候我们,支村委成员都在,马支书媳妇和公婆正在做饭。
我对接下来的乡村夜话充满了期待,这一遍居民区应该会有不少民情崭获。果然,马书记如数家珍的说出了几个名字,大多七八十岁了,他们都是了解民风民俗、历史典故的活字典。驻村的主要任务是访民情,说穿了就是要和老百姓交朋友,融洽干群关系。做为本人来说,出身农家,本身就是一个农民,与农民交朋友有着纯天然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的住村我乐意,住在宋玉村如此有着文化底蕴的村子,我更乐意。我们见面之后,饭就熟了。饭菜很丰盛,有一个莴笋炖腊肉炉子,然后还有七八道配菜。菜弄得很精致和讲究,味道也很好。我批评了支书,今后只能三菜一汤,下不为例。马书记和我同龄,小月份,交往虽然不多,感觉豁达直爽,他很恭维地直点头。
吃过晚饭时间已到晚九点来钟,夜访是晚了点,一个月的时间,也不着急这一夜。坐在火炉旁边,我们三个工作队员和三名支村委成员简单开了一个小会,商议了接下来的行程安排。铁皮炉子的温度很暖和,里面是用木柴生火,烟通过长长的排风管道排出去,不会伤害眼睛。只坐一会儿,便生出密密的细汗,不得不褪掉外衣。下周一开党员组长会,明天主要任务是走访。
马支书家很讲究,第一感觉是卫生。通常农家都会有农具杂什之类,房间相对凌乱。而马支书家却不多见,房间地板砖纤尘不染,家俱摆设也相对讲究。如果用我的观点判断,与城市人居家环境并无两样。当我问到马书记是不是因为我们到来特意搞了卫生时,马书记告诉我,平时比这还干净。
一个对家庭卫生比较看重的人,管理一个村子,一定管得好。我从内心里情愿这样认为。虽然我对全乡13个村支书不甚了解,对马书记的印象加了三分。
临睡觉前,我照例要写一会儿日记,可惜没有无线网卡,不能上网。我对罗主任说,生活费一定要吃一餐结一餐,千万别忘了。罗主任爽快地应道,不会。
2012年3月22日午夜于宋玉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