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复读转学择校孟母三迁莫小米一小口 |
分类: 倾听花开的声音 |
这难道说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孟母三迁"吗?
儿子选择了复读,我们面临了一次择校,谢谢山路水桥教授,尽管教授他并不称赞成孩子复读,还是给了我们最真诚、最切实、最好最好的建议:“选择复读,绝对不能做简单的重复,以我之见,要果断换学校,不是否定原来的学校和老师,而是要争取更好的效果。”
这让我又想起了前年写的一篇短文, 现在又到了新生开学的时候, 又到了为孩子转学, 择校的高峰期. 又会出现多少"现代孟母"?
前几日,秋风乍起,天气突然转凉,芳来给在城里读书的女儿添衣送被。
几年没见,芳的脸上已写满了苍桑。四十岁女人原该有的成熟和丰润之美,在她身上荡然无存。当年那个小镇上唯一考上省重点高中——XF四中的才女,如今已成了一位平凡,疲惫,只知奉献的母亲。
离异多年,独自带着女儿,母女相依,日子虽然清苦点,却也其乐融融。她总感觉离异的家庭使女儿少了一份爱,于是,用更多的母爱来补偿孩子。看到女儿天真,可爱,聪明,乐观,她心底里多少感到安慰。
女儿在学习上没让她操过心,去年考取了县一中,可妈妈的心愿却是希望女儿能上自己的母校——XF四中。她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为女儿交了学费。圆了女儿的梦,更圆了自己的梦。
在学校宿舍里,从上午等到傍晚,也见不着女儿,于是给孩子留下我家的电话号码,就来了。
芳的面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笑容里有隐不住的疲惫的影子。风尘仆仆的衣着,仍是几年前流行的样子。我俩开心的拥在一起,叙的是:二十年前同学时的情景,说的是:妈妈们在一起说的最多的话题——孩子。芳说起女儿,眼睛竟亮了起来,脸上闪着自豪的光芒。
晚饭时,女儿来了。在这女孩儿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靓丽自信的芳。女儿小鸟依人般地搂着妈妈的脖子撒娇,在她耳边叙叙叨叨地说着学校里的种种秩闻趣事。母女俩亲密的样子真让我羡慕,当初干吗不生个女儿。
当芳谈起第二天要去学校帮女儿洗衣洗被时,女儿说:“妈妈,不用去,明天我要上课,去了也找不到我。哦,对了,我这儿有‘麦当劳’的优惠卷,你去吧,要不你去商场卖几件衣服。”噍,还是女儿体贴,孝顺。
说到卖东西,芳问女儿:“这个月你卖了什么?怎么花了那多钱?”
“买书呀!痞子蔡的,韩寒的,还有何员外的呢。——哎,对了,前几天郭敬明来我们XF签名售书,我一下了买了好几本呢。郭敬明你们都不知道,是有名的少年作家呀。”什么又是“痞子”。又是“员外”的,看来我们和孩子的代沟还真不浅呀。
一听女儿是买了书,芳释然。
千叮咛,万嘱咐,母女俩依依告别,因为对女孩儿独自回校不放心,我让先生打的把孩子送进校门。
看着女孩阳光灿烂的来,又青春烂漫的去,以及芳那满面母性的光辉与满足,我真替她们高兴,看来单亲家庭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唉!”孩子的身影刚刚消失,芳如释重负似的叹了口气。
“刚才不是挺好的吗,这会儿又怎么了?”
原来芳这些年的积蓄全都为孩子交了学费,现在单位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差,工资勉强还有,奖金却越来越少,七八百元的收入,女儿一个月就从卡上取走600,孩子父亲那边早已下岗,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想想将来还要供孩子上大学,只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住了。
“这情况,孩子知道吗?”
“不,我要让我的女儿快乐。”芳坚定地说。
芳拖着疲惫的身心苦苦地撑着,怀着对女儿的一分歉疚,学习上,生活上尽量满足女儿,不想让父母离异的阴影给女儿的心灵造成伤害,女儿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着,很聪明,也很用功,但对母亲的劳累和付出也早已受之心安,浑然不觉。
第二天,芳依然去了学校,为女儿洗好衣被才离去。
女孩儿的青春靓丽与母亲的日渐憔悴,反差如此之大。我不禁想起莫小米的文章《一小口》:“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了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这又是谁和谁?答案很简单,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只能是如此。”
芳感到很满足,毕竟女儿想到了母亲还没有去过“麦当劳”,想到了母亲该添件新衣服了,女儿很孝顺。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也是这样分配的,无论是留给自己的或是孩子给予的,母亲得到的总是一小口。她为此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