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书不嫌多

(2018-08-13 09:41:31)
标签:

周振鹤

游欧

买书

分类: 文园夜读

买书不嫌多

何  

买书不嫌多

周振鹤教授生于厦门,曾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后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博士毕业后长期在复旦大学任教,在上海一住就是四十年。上海住房相对紧张,而读书人还要给书腾地方,周振鹤教授因此作文感叹,藏书是一大苦事,并非乐事,“如果是两三千册,或许还好对付,要是上了一万册,恐怕一般人都要有点难过了。住房有限,人都仄居,何来书的地盘?于是书橱之外,不免堆在地上,摆在案头,甚或占据床位。如果堆到如山积一般,那就有书等于无书了(常常找不到需要的那一本书),恰似华君武一幅漫画的标题一样:书到用时方恨多”。

有趣的是,与找不到书时恨书多相反,读书人在书店、冷摊淘书、买书的时候,从来不嫌书多。周振鹤教授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他一边抱怨“藏书是一大苦事”,一边好不容易出趟国却不看风景逛书店,大老远从欧洲几个国家买回一大堆书,还自嘲“我本无心,书却有意”。

他去意大利比萨城原是看斜塔的,最后却被先后意外遇到的三个旧书摊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见几百上千册的旧书摆在那里,他早忘了来比萨的初衷,急忙弯腰挑起书来,“有不少是19世纪的书,还有极少数18世纪的,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于是挑选了一些,其中有的是残书,有一套纸质很轻,无出版年代,售书者说是古董。一共开价85欧元,其实不算贵,但仍还至75欧元拿下”。在另一个书摊,斯斯文文的摊主向他介绍一本1888年巴黎版的《驼背弗朗索瓦》,插图极好,又是金边,开价10欧元,还至8欧元,实际收钱时又只要了7欧元。后来仔细看了这天淘到的书,其中有三册是《世界史》,1830年出版于拿玻里。又有一册是1778年在罗马出版的有关耶稣的传记,是多卷本的最后一册。“18世纪的书在中国现在是疯狂价,可在欧洲还稀松平常。”

好运气还在后头。周振鹤教授有一次在德国爱尔兰根市逛跳蚤市场,买到一本《纽伦堡新闻·娱乐版》1865—1867年的合订本,很珍贵,完全可以作西方报刊史的教材展示。1865年是什么时候?还要七年以后,中国的《申报》才创刊。这样的东西,竟然开价只要10欧元,随口还至8欧元,摊主却也满口应承。在另外一个城市的一家古董店,他问老板有没有关于中国的书,老板搬来梯子在一个书架的最高处找到一本,放在柜台上,让他去看看。“我还没有走近柜台,就差点犯晕了。三大册厚厚的绿皮书,远远一望就知道是《语言自迩集》,但又心想,不会吧,这样的城市,这样热闹的大街,还有这种便宜让我拣?要真是这部书的话,那也恐怕是天价了。”周教授走近一看,正是它,1886年的第二版。看了一下标价,上面用铅笔写着40.90欧元。“我想这不会是看错了吧?”他沉住气,面无表情地问了句:什么价?老板不假思索地回答:40欧元。周教授差点没晕过去:太便宜了!不好意思再还价,赶紧拿下。

这就是买到意外了,但意外还不止于此。此书每一册扉页都有原书主德国人海因里希的签名和购书日期。海因里希1905年担任宁波海关关员,为了学习中文,他于1905年12月8日买了这部大书。“107年前他在宁波买到这部书,带回德国,没承想百年之后又被我带回到了中国。书籍的聚散真是出奇地无常呀。”

这些故事都被周教授写进了新近出版的《藏书不乐》一书中。书中还有许多周教授在布拉格、莫斯科、上海等国内外城市淘书的传奇故事,令我无比向往。就冲着这些旧书店,我也要找机会去欧洲逛上一逛。

 

《藏书不乐》

著者:周振鹤

出版:东方出版社

时间:2018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