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札的一抹亮色
(2018-08-06 16:58:31)
标签:
华人德白谦慎书信友谊 |
分类: 文园夜读 |
文人书札的一抹亮色
何
况
(刊2018.7.29《厦门晚报》)
华人德与白谦慎是1978级的北大同学,两人分别就读于图书馆学系和国际政治系,在校时因为喜欢书法,共同发起成立了学生书法社,由此结下深厚情谊。毕业后,他们又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性民间书法社团沧浪书社,以学术的尊严与艺术的独立为结社宗旨,在全国书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一民间社团也是联系华人德、白谦慎四十年友谊的纽带。
《飞鸿万里》所收华人德致白谦慎100封信,除了1983年、1985年各一封外,其余98封都集中于1987—2000年之间,那时华人德供职于苏州大学图书馆,而白谦慎则远赴美国罗格斯大学、耶鲁大学深造,继而在西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工作。天各一方的两位朋友有话要说、有事要商量,便频繁地通起信来。华人德相对来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多些,故每封信都写得很长,但他不希望白谦慎在通信上花费过多时间:“兄学业繁重,另有许多工作要做,通信可适当少些,以免在这上面太费时间。”
通读这些信,发现内容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二人在书法与学术上的交流,包括书法取径与创新的讨论,书法史料的解释与辨析,书法研究方法与角度的交流等;二是沧浪书社的成立与发展,包括新社员的吸收,资金的募集与赞助,主要艺术与学术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三是书法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展览、研讨会及其评选方式,社会资源的介入与书法的市场化,书法组织的权力角逐等,这些信息反映出一个时期较为完整的书法生态。白谦慎虽然远在美国,但透过华人德的观察与评论,对国内书坛的进步与弊端了然于胸。
华人德反思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对好友的一些书法提出批评,指出白谦慎“一张因写不下末行字小且有漏字的,不宜作展览用。现书界展览作品喜涂抹勾乙,我觉得如自作诗稿尚不妨,如抄录古人诗,展览、送人均不宜如此,否则有草率不经心的感觉”。
两人互相批评,共同提高。日后华人德能写出《中国书法史》《六朝书法》等专著,白谦慎能写出《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等名作,与朋友间直率坦诚、知无不言的探讨交流密不可分。遗憾的是,这种好风气在当下的学术界已经难得一见了。
华人德与白谦慎都很看重沧浪书社这个阵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白谦慎虽然身在海外,也不遗余力为书社募款。1988年,他将自己业余教几位港台学生书法的酬金捐给书社,华人德在回信中说:“兄提出将业余教授学生书法的收入捐给书社,我大为感动,我已将此事告诉了一些最近见到的朋友,他们都很感动,我想这也会激励大家关心书社和为书社筹集经费更为努力。”随着白谦慎对美国学术界的熟悉与深入,他开始从帮助书社募集资金、举办海外展览、印刷作品集等,转向学术性更强的国际会议,以及论文集的编纂等。由此可见他为宣传中国书法,扩大中国艺术家的影响所花费的种种心力。
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两个好朋友,华人德在苏州大学工作,白谦慎在杭州大学工作,岂不是一段佳话吗?
《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 编者:薛龙春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时间: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