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留在大陆的最后背影
标签:
余光中大陆背影最后 |
分类: 功夫茶语 |
余光中留在大陆的最后背影
何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7-12-21/13/jwb2017122113_b.jpg
惊悉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高雄病逝,我忍不住放声大哭!前些日子见到来厦门参加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的陈鼓应先生,我还问起余先生的近况,盼望早日再见到余先生,亲耳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陈先生告诉我,余先生摔了一跤,行动有些不便,怕是要过些时间才能出远门。陈先生的话言犹在耳,余先生就永远地走了!
余先生最后一次大陆之行,是我送他登机返乡的。2014年10月24日至26日,第十三届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陈若曦等120位海外华文女作家和余光中、席慕蓉等30位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嘉宾应邀出席。我是余光中先生的老粉丝,那几天一直追随他左右。26日中午,我和与会作家在厦大逸夫楼餐厅就餐,余先生西装革履,在临窗的一桌落坐,与我只隔着一张桌子的距离。我的目光定定地看着他,很想走过去跟他合个影。但我明白,在餐厅提这样的要求是不礼貌的。就在我走神的当儿,一件美差落在我和《厦门日报》记者宋智明头上:余先生明天上午回高雄,由我们负责送机。
余先生27日乘坐的华信航空公司飞机将在上午9时50分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起飞,我们7时50分就出发了。余先生放松地靠在后排坐椅上,目光微闭,表情保持着一惯的严肃。我和宋智明都是余先生的粉丝,有机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与心中的文学大师相处,私心总想多受教些,于是一路上不断挑起话头。余先生思维敏捷,谈兴甚浓,只要我们抛出一个话题,他很快就接过去,且妙语连珠,见解独特。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转眼就到了。车子开上机场出发层停下来,我打开汽车后备箱帮忙搬行李,宋智明上前扶着余先生向国际和港澳台出发厅走去。进第一道门时,一名工作人员把我们拦住了,说:“只能进去一个人陪。”我果断地说:“这里的情况我比较熟,我陪余先生进去。”
我提着两件行李,陪余先生走进出发厅。余先生似乎归家心切,进去后步子突然大了起来,给我一种“大步流星”的感觉。我不放心,赶紧上前搀扶余先生。余先生说:谢谢,你提行李吧,我自己能行。因为到机场早,还不到换登机牌的时间,我扶着余先生在那种没有靠背的凳子上坐了下来,开始东一句西一句聊天。我告诉余先生,这次不少人因为没和他合上影,心里感到遗憾。余先生说,他愿意和大家照相,但请尽量少用闪光灯,因为他眼睛怕刺激。我原本没奢望和余先生合影,听了这话赶紧说:我能和您合个影吗?余先生爽快地说:当然可以!我掏出手机,请一位年轻人帮忙照相。余先生特意摘下帽子放在一边,并整了整衣服、领带,理了理头发。余先生说:戴着帽子和人照相不礼貌。这个细节让我意识到,余先生真是谦谦君子。
照完相,我们接着聊天。余先生问我平时开不开车,说开车能锻炼脑子,他上班自己开车,要开四十多分钟。还说他家住八楼,他不坐电梯,上下楼都坚持走路。
时间差不多了,我陪余先生到散客柜台办理登机手续、托运行李,然后陪余先生乘扶梯上到二楼。一位女工作人员得知我是送客的,说,只能请您留步了。我说,麻烦您照顾一下这位老先生。她当即调整了隔离带,为余先生开通了直行通道。我把一个布质背包交给余先生,祝余先生旅途愉快,余先生伸出手与我握了握,便稳捷地向安检走去。这时,女工作人员问我,老先生会不会晕机?我告诉她,老先生是大诗人余光中,经常飞来飞去参加活动,应该不晕机。见她听到“余光中”三字没特别反应,我问她:你知道那首叫《乡愁》的诗吗?随即轻轻背诵起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她的眼睛闪出光来,连声说:知道!知道!我说,这首诗就是这位老先生写的。她当即跑过去搀扶余先生,一直把余先生送过安检门。
余先生是个感情细腻的诗人,过了安检后,三次回头向我挥手。望着余先生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在心里默祝他健康长寿。没想到,这是他留在大陆的最后背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