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谷的豹

(2017-11-14 22:06:44)
标签:

欧阳江河

黄庭坚

雾豹

万卷

分类: 文园夜读

黄山谷的豹

 http://epaper.xmnn.cn/xmwb/20171112/16.jpg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在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开讲座时,向听众推荐了王宇根博士撰著的《万卷:黄庭坚和北宋晚期诗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一书:“材料扎实,见解独到,值得一读。”当时书店只存一本,被我捷足先登买下了。据说有些书友后来在外图厦门书城也买到了这本印量不大的书。欧阳江河既是诗人又是文论家,他推荐的书错不了。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别称黄山谷、豫章先生,是北宋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宗师和领袖。欧阳江河素喜黄庭坚,曾作150余行的长诗《黄山谷的豹》向先贤致敬。“豹”是黄庭坚借用的一个隐喻,他曾这样称赞朋友文少激的写作:“文如雾豹容窥管,气似灵犀可辟尘。”事实上,豹子在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显著的地位,这一显著地位的获得不是因为它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动作或者令人心惊的叫声,也不是因为它像卡夫卡寓言中的豹子那样,象征着原始和神秘,而是来自它皮毛上美丽的斑纹、精致的图案。黄庭坚借用豹子这个意象来描述文学写作,继承了传统理论对豹子天然的美丽图案与文学作品的精美语言和审美造型之间所具有的内在相似性的关注,但“雾”这一元素的加入,却将传统的豹子隐喻的重心从毛皮花纹外表转向了毛皮花纹赖以形成的环境、条件和过程,也即从关注文学作品转向关注文学创作过程。刘向《列女传》说:“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对黄庭坚来说,辛苦的努力是达到理想结果不可或缺的要素,要创造出完美的文学作品,必须含辛茹苦,“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这是黄庭坚诗学发展的关键概念。

黄庭坚诗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诚如本书书名《万卷》隐含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诗句,黄庭坚把儒家经典的阅读和学习视为通向学问和知识最重要的途径,达到诗歌写作完美之境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作者指出,足够的阅读在黄庭坚的诗学理论中位于滋养和培育作者写作能力的核心。对他来说,一个好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好读者。“更须治经,深其根源,”黄庭坚这样告诫他的外甥,“二三子舍幼志然后能近老成人,力学然后切问,问学之功有加,然后乐闻过,乐闻过然后执书册而见古人。”这里,黄庭坚把“执书册”视为“见古人”的一个过程,一段把不懈而勤苦的追求者引领到做人和诗歌写作的双重完美之境的旅程:滋养其人格,纯净其语言,维持其身份。他进一步强调说:“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有学者作过粗略统计,因为重视阅读量,“万卷”一词在黄庭坚的诗歌中一共出现过17次。他批评诗人王观复的作品之所以未达完美之境,就是其“读书未破万卷”。他告诉年轻的作者们,如果他们想提高写作质量,必须“熟观”或“熟读”司马迁、杜甫、韩愈等文学大师的作品。想到现在的一些写作者公然宣称不读书或极少读书,我们就不难知道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与这些文学大师相差甚远了。

作为一部学术专著,《万卷》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黄庭坚身处印刷大规模使用、书籍生产繁荣的北宋,其以技法为中心、以阅读为根基的新诗学,既是对这一急剧变化了的物质文化现实进行有效地因应,又能使其所继承的文学传统得到延续和发扬。因此,黄庭坚以及围绕着他而建立起来的“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不仅深深影响着此后的诗学实践,并且与现当代中国文学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论争深切相关,为现当代中国文学关于继承与创新的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和实际例证。这让我想起欧阳江河在长诗《黄山谷的豹》中引用黄庭坚的两句诗:“沛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书名:《万卷》

著者:王宇根

出版:三联书店

时间:201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序的境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