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餐桌小说村上春树职业小说家 |
分类: 文园夜读 |
村上春树的“餐桌小说”
何
http://www.xmnn.cn/dzbk/xmrb/20170507/07.jpg
村上春树现在无疑是世界级作家了,连续几年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他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只是听从内心“我想写小说”的召唤,“深刻感受到这种内在的动力”,才不辞劳苦地努力去写小说的,从没考虑过出名、获奖这类与小说本身无关的东西。即使出名以后,他也基本不在公共场合露面,主动上电视和广播的情况一次也没有,也基本不举办签名会,因为在他看来,写小说是“在密室中进行的彻彻底底的个人事业”,独自一人钻进书房去构筑故事就好了。
“哪里,哪里,我可没有书房那么气派的东西。”我仿佛听到村上春树坚决地否认着。据他在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中说,他刚开始写小说那阵子,真的没有什么书房,就在千谷鸠森八幡神社附近狭小的公寓里,坐在厨房的餐桌前,等家人睡下之后,深更半夜独自面对着400字一页的稿纸奋笔疾书。他就这样写出了《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这两部最初的小说。“我私下里(自说自话地)把这两部作品叫作‘餐桌小说’”。
在村上春树众多的作品中,沾着“餐桌饭粒”的小说不在少数。像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的开头部分,也是在希腊各地咖啡馆的小桌上、轮渡的座椅上、机场的候机室里、公园的树荫下、廉价旅馆的写字台上写的。“像400字一页的稿纸那种体积偏大的东西,不方便随身带着四处行走,于是在罗马的文具店里买来便宜的笔记本(从前的说法叫“大学笔记簿”),用BIC圆珠笔写上蝇头小字。四周的座位吵吵嚷嚷,小桌子摇摇晃晃书写困难,笔记本又溅上了咖啡;半夜三更,正坐在旅舍写字台前推敲文字,隔着一层薄墙,隔壁的男女却声势浩大地频掀高潮。总之是历经了磨难,吃足了苦头。如今回想起来,都成了让人一笑的小插曲,可当时却着实令人沮丧。因为总也找不到固定的居所,到后来仍旧在欧洲各地游荡,在各种场所继续写这部小说。那本沾满咖啡(和莫名其妙的种种)污渍的厚厚的笔记,至今仍然留在我的手边。”我想,这个无比珍贵的笔记本作为村上春树“餐桌文学”的证物,定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拍出令人瞠目的高价。
“写小说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活计,无比耗时费工,无比琐碎郁闷。”而村上春树在没有固定居所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不懈地写他的“餐桌小说”,照他自己的说法,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有“我想写小说”这种强烈的愿望和冲动。“如果没有这种内在冲动,就算有人把金钱堆在眼前哭诉哀求,我也照样写不出小说来。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小说家才能真正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有人问村上春树:“您写小说时,心里设想的是什么样的读者呢?”他每次面对这样的提问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我本来就没有专门为了谁写小说的意识,现在也仍然没有。为自己而写,我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倒是真话。”尤其是深更半夜在厨房餐桌边写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时,他压根儿没想到它会进入一般读者的视野,“我仅仅是意识到自己会变得心情舒畅而写小说的”。总而言之,会有什么样的人来读这本小说?这些人究竟会不会对这本小说产生共鸣?这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文学信息?“像这类麻烦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力气去思考,而且也没有思考的必要。”他说他写了三十多年的小说,“为了自己享受而写作”的姿态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要自己写得心情愉悦,想必也同样有读者读起来感到开心吧”。这大概就是村上春树的写作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