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究癖”看电影

(2016-02-22 12:44:30)
标签:

学究

看电影

胡文辉

随笔

分类: 文园夜读

文园夜读

“学究癖”看电影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60221/13.jpg

多数人看电影的心态大概和我差不多,纯粹休闲娱乐,或喜或悲,当场哭一哭,笑一笑,散场后就抛到九宵云外了。比如看王家卫的《阿飞正传》,能记住这段台词的恐怕没几个:“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地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但有一个叫胡文辉的观影者,不仅记住了台词,还四处翻书查资料,考证出这种没有脚的鸟叫天堂鸟,见于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所谓天堂鸟,又名极乐鸟,系雀形目风鸟科通称,体态华贵,羽毛美艳,性喜逆风飞行,故又称风鸟。”此鸟在19世纪中叶英国人华莱士所著《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一书中多有记述,并称他的多次旅行“都是为了得到天堂鸟标本并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分布”。胡文辉甚至在浩瀚的汉语文献里钩沉出有关天堂鸟的记载:“状类锦鸡,栖于云中,饮雾餐霞,未尝履地,迨其死,乃坠落。”(王大海《海岛逸志》)这与华莱士所引天堂鸟“生活在天空中,时时追逐着太阳,决不降落在地上,直至死亡”之说若合符节。胡文辉经过梳理大量中外文献,最后得出结论:天堂鸟并非无脚,只因此鸟“终日盘旋空中不下,平日难以捕获,当地土著遂有此鸟终身飞行、至死方休的神话,由此才又衍生出其天生无脚的奇异细节”。

自称有“学究癖”的胡文辉至此还不罢休,接着又做了篇《天堂鸟输入中国臆考》的文章,爬梳中外羽毛贸易史,指出唐宋以来从南洋输入内地的“翡翠”及“翠羽”、“翠毛”,其实际所指,不仅包括翡翠鸟,也包括天堂鸟。并联系清代官制的“顶戴花翎”,说“清代在官仪中所使用的‘孔雀翎’,未必只限于孔雀羽毛,有可能也包括了天堂鸟的羽毛”。胡文辉担心别人对他不厌其烦考证“羽毛”的重大意义不理解,自辩道:“羽毛虽微,本身却涉及博物学及博物学史;论其作用,涉及官方的礼仪史与制度史,又涉及私人的服饰史;而论其传播,则更涉及中外交通史及贸易史

读到这里,我不仅真心佩服胡文辉的学识,更羡慕他由此及彼的超人想象力。收入这部《电影考古记》的30篇文章,都是由一部部常见的电影生发开来的,“是将电影作为引子,由电影中的某些细节介入历史世界,重点在于种种历史话题的探讨,可以说是取历史本位。不妨说,我是借电影之酒杯,浇历史之块垒”。在写法上,大都不厌其烦援引古今中外书证,或纵向或横向,“主要功夫在史事的系联与论议”。做这样的文章,是很考验阅读量的。毛尖算是写影评的顶尖高手,相信她见到胡文辉,也会竖起大拇指吧。

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下《“打飞机”的文学史》一文。有部曾经很红的电影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将“打飞机”作噱头,密集地轮番轰炸,观者对此褒贬不一。胡文辉避其锋芒,纵横捭阖地钩沉起过去文学文本中有关“打飞机”的情节来。他说,表现“打飞机”的最著名情节,是《红楼梦》第十二回“风月宝鉴”故事。这让我大吃一惊,可细读文本,还真是那么回事。又拎出董桥那篇《中年是下午茶》中有关片断,说已成雅士的董桥怕是不愿再提起了。接着一连举出潘光旦译《性心理学》、《李敖快意恩仇录》、日本梦枕貘《阴阳师》、郭沫若《少年时代》、郁达夫《沉沦》中的相关情节,意即“打飞机”乃凡俗欲望,不必大惊小怪。

需要说明的是,我选择介绍书中这两篇文章,只因它们比较容易复述,更多妙文,有待读者自己去看。像胡文辉这样看电影的人凤毛麟角,这本书值得“奇文共欣赏”。

 

《电影考古记》

著者:胡文辉

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