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为书狂 |
怀念著名诗人韩作荣先生
惊悉著名诗人韩作荣先生2013年11月12日凌晨驾鹤西行,不胜哀痛!他才66岁,走得太早了。
韩先生是中国诗坛的重量级人物。据中国作家网公开发布的资料:韩作荣,1947年生,笔名何安。黑龙江海伦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解放军工程兵战士、排长、师政治部干事,《诗刊》编辑,《人民文学》编辑、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编审。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万山军号鸣》、《六角的雪花》、《北方抒情诗》、《静静的白桦林》、《爱的花环》、《少女和紫丁香》、《裸体》、《玻璃花瓶》、《瞬间的野菊》、《韩作荣自选诗》、《纸上的风景》,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诗的魅惑》,随笔集《圆的诱惑》、《另一种散文》,报告文学集《隐秘与灾变》、《城市与人》等。诗歌《凝视》获1993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隧道口,飞进一只蜜蜂》获1984年北京文学奖,诗集《韩作荣自选诗》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另获首届茶花杯艾青诗歌奖、光明日报诗征文奖等奖项多种。著名作家虹影在微博上这样称赞韩先生:“一位令人敬重的当代诗人,一位真正懂诗歌的人,一位人格魅力超群的人,一个伟大的编辑家。”
我不写诗,却有幸与韩先生见过几次面。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阶梯教室。韩先生应邀来给我们上诗歌写作课,但我那时年少轻狂,眼里只有《百年孤独》等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对分行排列的诗不感兴趣,所以并没有好好听课,以至于韩先生当时讲了什么,我现在已毫无记忆,但韩先生那张皱纹纵横的脸和沧桑的笑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正与韩先生近距离接触是在2005年。那一年的10月24—28日,第四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在福建连城举办。论坛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由福建省文联、作协,《南方文坛》杂志社,冠豸山风景区管委会共同协办。出席会议的有特邀作家孙惠芬、安妮宝贝、张生、叶弥、艾伟、东方浩、李洱、魏微、黄咏梅、卢卫平、北北、赖妙宽、陈希我、麦家、范稳,特邀批评家南帆、阎晶明、郜元宝、吴俊、施战军、傅翔。韩作荣先生和李敬泽先生作为主办方代表出席了会议。韩先生工作忙,致辞后先行离会,途经厦门返京。好友麦家委托我安排韩先生在厦门的食宿。我是韩先生广义上的学生,又都是行伍出身,还是同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自然乐意承担接待任务。
韩先生是下午到厦门的。那时我还是军人,穿着军装去见韩先生。韩先生对部队有感情,见到穿军装的我很高兴,握着我的手连称“战友”。我安排韩先生在马可孛罗酒店住下,当晚在舒心酒店请韩先生喝酒。厦门作家须一瓜是韩先生的熟人,我特意请须一瓜作陪。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韩先生平易近人,喝酒也痛快,无论谁敬酒都一饮而尽。我们夸他酒量好,他说,他年轻的时候酒量还真行,现在身体出了点状况,不敢多喝了。那天晚上,我们像老朋友相见,喝得尽兴,聊得也尽兴。
第二天送韩先生到机场的时候,我真诚邀请韩先生有空时再来厦门看看鼓浪屿,看看南普陀,看看对面的金门岛。韩先生说,厦门很美,很干净,下次来多住几天。不料这一别竟成永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