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史铁生与陈希米的爱情
(2013-05-07 10:43:21)
标签:
史铁生陈希米爱情文化 |
分类: 我为书狂 |
重构史铁生与陈希米的爱情
在著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我的丁一之旅》等名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逝世两周年之际,他的夫人陈希米出版了深情怀念丈夫的专题散文集《让“死”活下去》(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版)。在这部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奇书中,陈希米写下她与史铁生相濡以沫的心路,写下他们简单又丰富的生活,甚至写下让许多人好奇的性!何谓完全敞开、毫无保留的爱情?翻开这本《让“死”活下去》,就能找到答案。
陈希米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由于史铁生的残疾,他们的爱情成为一个浪漫的传奇。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传奇爱情总遭人质疑。陈希米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笑证明一切、化解一切。史铁生的朋友、上海作家陈村曾如此描述陈希米的笑:“永不能忘记的是她的笑,那是天使的笑容。天使的笑,是那种忘忧的笑,忘我的笑,来去自由的笑,让看见的人也喜悦的笑。没人比她笑得更美好。我看资料,孩子一天笑上150次,成人可以一天不笑一次。她常常笑着,灿烂又本分地笑着。有了她的笑,那个凝重的50岁的史铁生再没有装扮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生活就是这样,一会儿笑盈盈一会儿沉甸甸。”有了陈希米的笑,史铁生的生活开始有阳光照临。我想,被长期“种”在病床上、需要不断透析的史铁生,最后能奇迹般完成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陈希米绝对功不可没。
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章德宁女士与史铁生、陈希米接触比较多,在她看来:“铁生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希米也是。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细读陈希米在书中的私语,我们不难看出,史铁生和陈希米这对灵魂的伴侣,在精神上具有共同的向度和高度,始终追求智性上的平等,他们分享一本书,分享一部电影,分享一个故事,分享一段午后的时光,分享一节皮娜-鲍什的舞蹈,甚至分享各自曾经痛苦的情感经历……不止一次给史铁生过去的女朋友寄书的陈希米坦然地写道:“那个地坛里没有说出来的故事,是你的,也是我的。你的故事,我的故事,都是我们的故事,是我们的思绪,我们的养料。在说出和续写那些故事的努力里,我看见了你无比的执着,终于懂得,只要我们怀着最大的真诚,就看到了最广阔的路。”阖上书,我的耳畔不断回响起这句话:“真正伟大的爱情,不是生死以之,而是智性的追求。”
作为灵魂的伴侣,陈希米与史铁生相濡以沫十余年,灵肉同体,打断骨头连着筋。因此,史铁生的离去,给陈希米留下了无边的虚空。“我不知道什么是死,一丁点都不知道,忙碌了几天,不睡觉也不困,甚至也不那么痛苦。”被巨大的孤独笼罩着的陈希米快要麻木窒息了,“最可怕的不是眼泪,是沮丧,是极度的沮丧,那种尖锐的对活着的恐惧”。为了从深渊中挣脱出来,她开始回忆、阅读、思考、行走与书写,她和尼采、布鲁姆、叔本华、施特劳斯等哲人交谈,向茫茫虚空持续发问。在她做着这一切的时候,史铁生是坚定的倾听者和应答者,因为在她内心深处,史铁生一直是存在的,“我天天都和你说话”,“我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你”。终于,通过对生死、爱情、孤独、时间、永恒诸问题的思考、追问,陈希米不仅重新寻获生命的意义,而且重构并证明了她与史铁生的爱情。
读罢陈希米以独特的书写方式完成的《让“死”活下去》一书,我对作者自省的勇气、智慧和巨大的思辨能力表示由衷的敬佩。在我看来,这是陈希米和史铁生共同完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