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读几本书?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马上就到了。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人均64本。而据刚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
暂且不说所读之书的内容,仅读书数量上如此悬殊的差别,就足够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了!
中国人向来有读书的传统。有道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在科举时代,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绝佳出路。我们现在说科举制度不好,是说它只允许读四书五经不好,不是说它倡导读书不好。
如今,读书的功能有了本质的变化,读书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财富和美女,而是在于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胸襟,丰富自己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于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承担心。这也正是书籍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一个热爱读书的现代人,他的目光不会仅仅盯着个人的衣食利禄,而会追求人格和精神的自由、自主。这样的人多了,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然而,严峻的现实是,国人的读书兴趣越来越淡漠了。有人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哪有时间和闲心读书啊?问题的根子不在这里。美国、日本的生活节奏比我们更快,竞争比我们更激烈,但美国、日本的人均读书量至少比我们高出10倍。就连战争不断的以色列,社会读书氛围都那么浓,不能不让我们汗颜。据我看来,我国国民阅读量的不断下滑,根子在人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放弃了对精神高度的探寻。人的物欲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可能满足,因此这种人的心性会一直处在躁动之中,目光只盯着自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为衣食利禄尔虞我诈,争来斗去。
这种情形实在令人担心。人类到目前为止积累起来的精神和文化的精髓,大部分就存留在那些历经淘洗的文字经典当中。如果国民都不读书,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因此,政府应该采取一切情感的和制度的方式,在社会上培育一种读书的氛围。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每年认认真真读几本好书!有人说:一卷在握,隔着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辛苦路嗅过去,便有一种香或浓或淡或酽酽或飘飘逸逸或辗辗转转,像古中国那种辗转迂回的篆字,说它繁复,却也简淡素朴,却也有着璞真质淳的意味。
世界读书日临近,扪心自问:你一年读几本书?
(刊2013年4月21日《厦门日报》评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