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探南胜美人谷

(2013-01-04 15:20:59)
标签:

平和南胜美人谷

休闲

分类: 游荡四方

初探南胜美人谷

 

 

 

那天,我们应邀前往平和县南胜镇采风,镇领导先安排我们品尝了当地两家特色食品厂自产的南胜麻枣和蜜柚果脯,尔后领着一群城里人去一条未被命名的山谷“呼吸新鲜空气”。这一去,惊喜连连,反倒是把呼吸新鲜空气的“正事”给忘了。

车子在绿草夹道的乡间小路上蛇一样游走,终于在费力地爬上一个陡坡后停了下来。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排黄泥打墙的矮房子,几只油光水亮的走地鸡呱呱叫着,杀气腾腾地朝刚下车的陌生人冲了过来。一位矮小的老阿婆吱呀一声推开薄薄的木板门,低声喝住卫士般勇猛的走地鸡,以散漫的眼神打量着我们这群着装各异的陌生男女,用闽南话问道:“你们来这里干虾米?”镇领导回了句我听不懂的方言,朝她挥了挥手。老阿婆迟迟疑疑地从我们脸上收回软沓沓的目光,转身进了屋。镇领导回头对我们说:“山谷到了,随我走吧,路况不太好,各位多加小心。”

山道窄而滑,有清亮亮的水从山体一侧缓缓流过。苦了一位穿高跟鞋的女士,她每前进一步,都像脚底下被烫着了似的左摇右晃。此刻的摇晃不是为了展示风情,而是下意识地平衡身体。男人们有些幸灾乐祸,蹦蹦跳跳间不忘吹响刺耳的口哨。走在最前面的镇领导不得不频频停下脚步等候高跟鞋女士。在山道弯出一个弧形的地方,镇领导突然指着路边一片平地说:“这里就是克拉克瓷南胜田坑古窑址。”就这样,我们在无名山谷入口不远处,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与闻名世界的克拉克瓷古窑址遭遇了!

还没等我们从田坑古窑址的震撼中回过神来,镇领导就开始给我们“启蒙”了:十七世纪时,克拉克瓷曾风靡欧洲。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种由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运到欧洲的瓷器产于何地,便借用船名给这种瓷器命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研究者根据《漳州府志》中“瓷器出南胜者,殊胜它邑”等记载,一路追踪到平和南胜,才最终为克拉克瓷找到了真正的故乡。这位对“镇情”了然于胸的年轻镇领导说,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中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之一的漳州,海上交通很发达,对外贸易非常繁荣,而南胜田坑窑则是当时漳州地区生产外销瓷器的窑口之一,以烧造素三彩瓷为主。1997年发掘的田坑窑,窑炉残长3.9米,残宽1.2米,砖砌。出土文物主要有窑具、模具和瓷器。瓷器有素烧瓷、素三彩瓷、青花瓷和酱瓷、青瓷、白瓷等,器形多为盒、盘、碗、碟、瓶、钵、杯、炉、罐及笔架、墨架等。纹饰多绘水草、鱼藻、飞禽、走兽、花草、联珠、弦纹之类,有的瓷器上还题刻着吉祥文字。

“田坑窑及其产品在海内外,特别是在日本有重大影响,对于中外陶瓷史、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镇领导自豪地说,“当年几位日本学者慕名前来考察时,是从山道跪着进来的,说是朝拜来了。可见田坑窑在日本的地位。”

平和作家、林语堂文学馆馆长黄荣才告诉我们,平和克拉克瓷古窑址属明代、清初时期的瓷窑窑址,主要集中在现南胜、五寨两乡镇,因五寨原属南胜,故称“南胜窑”。已发现的克拉克瓷古窑址,除了田坑窑,还有洞口窑、内窑仔窑、二垅窑、狗头窑、大垅窑、窑仔山窑、泥鳅空窑、田中央窑、扫帚金窑、螺仔山窑、华仔楼窑仔山窑等。镇领导接过话头:“这是我们南胜一笔宝贵的财富。”

南胜的财富可不止先人留下来的古窑址,暂且不说神奇的太极峰,仅这条狭长的无名山谷,就藏着不少“秘密”。离古窑址不远的山谷两边,生长着一种类似柚树的木本植物,叶墨绿,果实呈椭圆型。我们开始没注意到它,以为就是平常的柚子树。平和是世界柚乡、中国柚都,满山满坡都长着柚子树,不稀奇。但镇领导告诉我们,这叫“枳实”,其果实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回头翻了翻资料,果不其然。《本草衍义》说:“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和而缓。故张仲景治伤寒仓卒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主义。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者,故用枳壳,其意如此。”《汤液本草》说:“枳实,益气则佐之以人参、干姜、白术;破气则佐之以大黄、牵牛、芒硝;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痞也。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除痞。壳主高而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主气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药品化义》说:“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若皮肤作痒,因积血滞于中,不能营养肌表,若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泻之力也。为血分中之气药,惟此称最。”镇领导介绍说,种植枳实的村民很有经济头脑,长相不漂亮的果实,切开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卖给药店作药村;长相好看的果实,成熟后表皮呈金黄色,采摘下来,贴上“福”字,春节时以一对15元的价格出售,名为“福桔”,在市场上很抢手。“种植枳实的村,仅此一项,每户人均收入不少于6万元。”有人发出感叹:难怪平和县的房价不低。平和作家林丽红捡来几只自落的枳实分赠众人。我接过一只,闻了闻,清香扑鼻。

一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山谷的寂静。接着,众鸟唱和,声若鸽哨,惊醒了花丛中的一群五彩山蝶。彩蝶在眼前飞舞,变化着各种造型,把我们带入了一种如痴如醉的诗意之中。我们屏气凝神,观赏这山之精灵的绝妙舞蹈。几只彩蝶飞落路边一朵白花之上,以优雅的姿态与我们人类对视。众人掏出相机、手机一阵忙碌,让美妙瞬间定格。高跟鞋女士不失时机地拉过镇领导,帮她与花蝴蝶合影。我注意到,这种大朵的白花开满了山谷,花香与枳实的清香混合在一起,在山谷中雾一般流淌,让我们沉入了一种醉酒后的迷离状态,恍兮惚兮,半梦半醒。我问镇领导:“这是什么花?”年轻的镇领导不假思索地吐出三个字:“美人花。”我在园林部门工作过,接触的花草树木众多,但却只知有美人蕉,从未听说过“美人花”。不过,眼前这花似美人妖娆,倒也不枉其名。如果让我给这无名山谷命名,我愿意赋予它一个香艳的名字:美人谷。

醉人的花香引导我们继续上行,长满美人花的美人谷风光无限。我们手拉着手,小心翼翼地踩上溪中的垫脚石,苔藓滑润,稍不留神就有湿身之虞,刺激得高跟鞋女士不时发出夸张的尖叫。溪水清澈见底,几尾苗条的小鱼儿在石隙间追逐嬉戏,那份清新脱俗的自由自在不是红尘中人可以享受得到的。偶尔抬头,网格化的树枝纵横低垂,红艳艳的野果探头探脑,像极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笔下的一则童话。大自然的美趣,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柔软,默默感受,沉淀为日后美好的回忆。

这时,走在最前面的镇领导熟门熟路地拨开草丛招呼我们:“磨坊到了。”路上已听镇领导说起,这是克拉克瓷田坑窑的配套设施,借助溪水落差的下冲力带动石磨,为瓷窑提供细腻的瓷土原材料。据说这是江西人的发明。有专家考证,自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共有13位江西籍人士做过平和的知县。其中一位来自瓷都景德镇的知县见这里土质好,可烧瓷,而瓷器正是那时漳州月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便从家乡招来师傅指导制瓷,繁荣经济,造福百姓。后来者均效仿之,慢慢形成规模。如今,风风雨雨,积年累月,瓷窑、磨坊早已倒塌,但四片曾经沧海的旧石磨仍完好无损,它们静静地躺在乱草丛中,等待后人前来相认。我们轻轻拭去覆盖在石磨上的树叶、泥土,一沟一壑清晰如昨,时间未曾改变它们坚硬的容颜。镇领导说,如果把磨坊恢复起来,石磨还能正常运转。

时间不允许我们继续深入探险。抬眼凝望山雾迷蒙的远方,我不禁想到,山谷深深深几许,还有多少秘密等待后人来揭开?而南胜这个曾为平和县前身南胜县的县治所在地,又有多少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刊《闽南风》2013年3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