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有体温的书

(2010-02-08 11:14:10)
标签:

认字

张大春

阿城

拯救汉语

文化

分类: 好书迷眼

一本有体温的书

                           文/止止壶天

                 浪书评首页【人文历史】栏目推荐)

 

初识台湾作家张大春,是在读了他的《小说稗类》和《聆听父亲》之后,前者是独树一帜的文学论著,后者是别出心裁的家族史小说。日前读到他的随笔集《认得几个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8月版),我对这位学者型作家的印象又加深了一层。

据相关资料介绍,张大春生于1957年,祖籍山东,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堪称台湾当代文坛大才子,著述颇丰,作品以小说为主,英国、美国、日本均有译本。这部装帧精美的大陆版《认得几个字》是他的新作,由89篇既独立又关联的文章构成,捧在手上感觉像砖头一样厚重,有些令人生畏,但好书者只要翻开了,就会不忍释卷。在书中,张大春像自己的父亲当年开示儿子一样,与一儿一女张容、张宜随意交流,用浅近和逗趣的语言向孩子们解说着他们所不熟悉的89个汉字。父亲知识渊博,信手拈来;儿女童言无忌,妙语连珠。这样温馨的家庭日常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啊。你听,张容是这样教训父亲的:“不是我说你,你的问题就是想太多。”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张容这句教训大人的话真的很经典,许多时候,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可不就是“想太多”吗?

博古通今的大作家阿城在为《认得几个字》的大陆版撰写的序中说:这本书,从目录上看起来无一字不识,翻开来是父亲教儿女认字,但其实是一本成人之书,而且是一本颇深的成人之书。事实正是这样。张大春由浅入深,追根溯源,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比如说“揍”字,通常理解就是挨板子,可张大春却引曹禺《日出》第三幕中的句子“你今儿要不打死我,你就不是你爸爸揍的”,告诉我们这个字还有生养的意思。又比如说“乖”字,最早在《易经》里有“家道穷,必乖”的说法,从这儿开出来的解释,“乖”都有悖离、违背、反常、不如意的意思,甚至到了《西厢记》里,“乖性儿”指的还是坏脾气呢。再比如说“掉”字,我们懂得是遗失、掉落的意思,但它原先却是个表述摇摆、颤动之义的字,后来又引申出翻转、整理之意,更晚起还有卖弄的意思,如“掉书袋”。还有“乱”字,居然也有“治”义,像《书经·泰誓》说的“予有乱臣十人”,这里的“乱臣”所指的正是周公旦、太公望等能臣的意思。还有“收”字,本意是“捕取”,不料它还有“散”的意思,如王维《送神》“倏云收兮雨歇”就是说云散去了雨停了,“收”字在这儿完全对反了它的本义。看来,我们有时候是“想太多”,但对于认字这件事却真的是想得太简单了,正如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的,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问孩子,而且应该不断地问自己:你认得字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为中华文明史完整全面地传承下来立下了大功。令人痛心的是,糟蹋汉字、汉语的闹剧却屡屡上演,“为44个汉字整形”便是最新的例子。所以梁文道认为,张大春在这本书中还想做的是拯救汉语的一种尝试,“到底今天汉语失去了什么?我们如何掌握文字灵敏的差异,细微的部分?如何恢复语言以前的鲜活?所以开始对我们现在语言当中的俗套进行反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阿城称赞《认得几个字》“是一本有体温的书”。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