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况
何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27
  • 关注人气:8,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碗里风云

(2009-10-03 10:49:07)
标签:

中秋

博饼

杂谈

分类: 生活镜像

碗里风云

(中国作家联盟会刊第九期) 

 

                                     文/止止壶天

 

厦门俗谚云:小过年,大中秋。

在厦门,中秋远比春节热闹。

月未圆,骰子已响:一个碗,六个骰子,随手一博,博出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名之曰:博饼、博中秋。

追溯博中秋的源头,厦门民俗学家各有说辞。彭一万认为,博饼始于郑成功义军。洪卜仁引清光绪年间诗人王步蟾“冰轮三五又中秋,闺阁听香吉语求,月饼团圆新买得,拈骰夺取状元筹”诗句,驳斥厦门博饼习俗与郑成功部队有关之说。他认为,探讨博饼起源,可以从“饼”的起源入手。也许起始年代可以推至乾隆时期,那时科举最盛。张宗洽说,1830年编写的道光《厦门志》没有博饼记载,而1905年科举已废,博饼是否起源于两者之间,或者更早的明朝,目前没找到记载。何丙仲提出,博饼是否起源于1840年“五口通商”以后,因当时厦门市场活跃,商家炒作,以推销月饼。陈朝宗则提出,博饼习俗是厦门本土文化,还是厦门本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结合,值得探究。吴安辉认为,厦门最早月饼制作有广式、苏式两种,厦门博饼与江浙一带新年“掷状元红”是否有关?

江河湖海,各说各话,至今没有定论。

但是,学问家们的争论并不影响博饼游戏的发扬光大。如今,人们博的是购物卡,是现金,甚至是金条。有个老板前两天组织员工博饼,状元即为金条。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骰子掷出后等待定格的那份激动的心情。我参与这个游戏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但至今只博到过一次“状元插金花”。当碗里出现一片红的时候,那份内心的愉悦难以言传。

这是一个公平的游戏,人不分三五九等,官不分厅级处级,骰子掷出,全凭手气。有意思的是,多数时候,同桌官阶最高者往往博不到状元。我还观察得出一条定律:若有驾驶员同桌,笑到最后的往往就是他!

打扑克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手里的牌最好。博饼也同理:别以为自己博到的状元最大。我曾经在桌上只剩下一个四进时博到五红带六,暗自以为状元非我莫属,结果最后一轮,有人博出了六红!另有一次,我很早就博出状元带八,心想肯定有人超过我,结果博到最后,全桌只有我博出一个状元!

博了这么多年的饼,我的结论是:碗里风云,恰如我们的人生,变幻莫测啊!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CJF7MGX5/101016501%5B1%5D.gif

2009年中秋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