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卡夫卡口述勃罗德雅诺斯杂谈 |
分类: 好书迷眼 |
陌生的卡夫卡
熟悉作品并不意味着熟悉作家本人。在我的印象中,卡夫卡是一个忧郁、冷漠、神经衰弱的人,不停地思考着人类误入的迷途。但是,雅诺施记录的《卡夫卡口述》(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3月)一书,却把一个完全陌生的卡夫卡推到了我们面前。
由卡夫卡的弟子古斯塔夫·雅诺斯记录的《卡夫卡口述》,也称《卡夫卡对我说》或《卡夫卡谈话录》。记录者的父亲是卡夫卡在劳工工伤保险公司的同事,因为爱好写诗被父亲带进了卡夫卡博士的生活,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散步、讨论文学及其它感兴趣的问题。本书便是记录者对卡夫卡与他谈话的追忆,涉及政治、哲学、文学、美学、宗教、伦理等十分广泛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貌不惊人的“鬼才”的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比如,人们经常引用以说明他的基本政治观点的那句话“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就是出自这本书;又如,卡夫卡作为一个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和开拓者,他采用的奇特的表现手法根源于他独特的美学思想,而这方面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见解,大多见之于这本书中,如他认为作家的任务在于“给别人装上另一只眼睛”,而“照相把人们的眼光引向表层”,于是他提出“作家的任务是预言性的”。这就为他作品中那种象征性、隐喻性的写法提供了注脚。卡夫卡的最大传奇故事之一当推他晚年的焚稿念头,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窥探到他的这一念头的内心秘密。他对中国文化很着迷,以拥有《论语》、《中庸》、《列子》等书籍为自豪,常常陶醉于中国古代成语、比喻、幽默故事和老子思想中。
本书是记录者事后根据追忆记述的,有人会对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但卡夫卡的挚友、著名评论家勃罗德阅后却深信不疑:“雅诺施所转述的卡夫卡的那些话给人以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印象,它们带有卡夫卡说话时惯有的那种风格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我觉得,仿佛我的朋友突然又醒过来了,并正走进房间。我重新听到他讲话,见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安详地看着我,感觉到他那静谧的、痛苦的微笑。”
对勃罗德来说,记录者呈现的卡夫卡的外部特征、讲话方式、音容笑貌都是他熟悉的,但对我们而言,通过这本书,却认识了一个过去完全不知道的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