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杭州官员取消专车叫好
(2009-06-25 11:35: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直言不讳 |
为杭州官员取消专车叫好
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专用被简称为“三公消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披露,中国行政开支,仅“三公消费”就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占总行政开支的30%。其中,仅公车消费一项就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这个天文数字让我们老百姓听了不能不大吃一惊,许多有识之士也不断呼吁: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杭州终于开始试着吃这只横行的“螃蟹”了。据新华社日前报道,杭州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官员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与此同时,杭州市向公务员发放“车贴”,“车贴”根据级别分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车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还可用于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支出,但不能取现。
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自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老百姓普遍认为,“车改”给杭州的政治文明和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新气象。但与此同时,政府给公务员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质疑。质疑之一:“车贴”与级别挂钩,是不是对享受公车特权的一种赎买? 实际上出门公干并非级别越高办事越多,有的普通干部办事更多,用车更多,但是“车贴”却更少,显然不公平。质疑之二:2000多元“车贴”比普通人一个月工资还多,如果“车改”的钱落入私人口袋后,有的人工作也不做,车也不用,懈怠公务,不就成了变相发福利了吗?质疑之三:有的单位养车本身就违反规定,有的公务人员本身就不符合乘车规定,这种不合理现象本应清理、纠正,岂能通过“车改”把不合理的职务消费变成合法的个人收入?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看主流。在我看来,杭州市推行“车改”,利大于弊。1、取消官员专车,对“官威”和“官员身份”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有利于淡化“官本位”思想;2、发放“车贴”的数额肯定少于“公车消费”的数额,能够节约行政成本;3、官员自己开车或骑自行车、坐出租车、乘公交车上下班或外出公干,更能体验民生疾苦,了解社情民意,从而减少“屁股指挥脑袋”式的政策出台。至于有人质疑按照级别发“车贴”合不合理,会不会出现有人拿了钱不干活的现象等,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设立有效可行的监督措施,并在政策实施中不断调整、完善。但愿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能长期坚持下去,并早日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