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况
何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27
  • 关注人气:8,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如何成为艺术

(2009-03-02 11:36: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好书迷眼

摄影如何成为艺术

                   ——读萧春雷艺术随笔集《猎色》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新浪读书频道书评首页推荐)

                    摄影如何成为艺术

装帧有些俗艳的《猎色》是厦门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萧春雷最新出版的艺术随笔集。书中介绍了30位国外后现代摄影艺术家其人其作。尽管书中配有大量具有强烈视角冲击力的插图,但首先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萧春雷由感性和理性杂揉成的文字。

萧春雷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他的文字魅力源于他的敏锐和卓识。说到艺术,许多人觉得神圣,加上后现代,更是高深莫测。但萧春雷在本书前言中告诉读者,其实后现代主义者最反对把艺术神化,他们主张人人都是艺术家。他说:“一个从事摄影的艺术家到底需要什么?什么东西使一张平凡的照片成为珍贵的艺术作品?回答是:一个新鲜有力充满灵感的想法。”这样的结论并非武断,书中介绍的泰利·理查德森、辛迪·雪曼、莎拉·莫恩等大师级摄影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你不一定拥有高档相机,不一定精通技术,但只要有好想法,就有可能成为一流的摄影家。

摄影的本质是纪实。但本书介绍的30位摄影家却以虚构、扭曲、模糊、增减画面等手法,完成了对这一摄影本质的全面解构,从而迈进了以无中心、断裂、碎片化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艺术的门槛。在这里,摄影作品成了一种描绘心灵、呈现观念形状的器物,而摄影家则串行成了哲学家、心理学家甚至科学家。这让崇尚技术主义的传统摄影家很不屑,却正中经常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萧春雷的下怀。金庸说,武林高手最寂寞的时候就是成为天下第一的时候。这回萧春雷倒是遇上了好对手,于是他解剖对手的文字便像锋利的刀从肉体上划过,刀刀见血,痛快淋漓。比如他质问拍过《美人与马鞍》的赫尔穆特·牛顿“到底是颂扬女性还是仇视女性”,他评价总让花里胡哨的小丑进入画面的强·索德克“让人骇异、厌恶和沉默”,他分析毫不留情地对畸形人体施加撑嘴、切割、倒吊等酷刑的彼德·威金走红的原因时说“不要以为人人都喜欢美好、清纯”……面对这些刀锋一样尖锐的文字,读者很难无动于衷。

但萧春雷毕竟是个良善之人,多数时候,他的文字从容而优雅。《猎色》作为一本图文书,占据主要篇幅的是号称要“为思想提供材料”的形形色色的摄影作品,文字已退居次席。要在有限的文字中做到从容不迫,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进而还需保持优雅的姿容,这对作家的内在修养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好在萧春雷是个有相当水准的摄影爱好者,知道应该把力气花在哪儿,所以即便戴上镣铐也能跳出艳舞。至于“艳”在何处,则见仁见智了。

 

                                          2009-03-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