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不失水准

标签:
文学诺贝尔奖勒·克莱齐奥 |
分类: 直言不讳 |
诺贝尔文学奖不失水准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被瑞典文学院授予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后,国内一些人瞎起哄,说克莱齐奥充其量是个二三流作家,他的获奖表明如今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没有了悬念,谁获得都一样,都不会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我被这话酸到了牙根。
1940年出生的克莱齐奥被称为“新小说”之后“新寓言”派的主将,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辞称克莱齐奥 “作为作者,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我非常认真地读过克莱齐奥的新作《乌拉尼亚》,感觉这是一部容量很大的作品,作者不断地述说着反抗现代社会,不懈追求自然原始生活状态的话题。我的一位朋友则读过作者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战争》。朋友告诉我,《战争》堪称现代小说中的精品,作者摒弃了传统小说的所有主要构件: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其妙处所在正是其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可感性。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是用心的人可以感触到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沉重与轻逸这两个重大的文学走向熔炼到了他的一支笔下。有权威评论指出, 热爱中国文化的克莱齐奥是那种深谙太极之道的人,他调和阴阳,运用自如,在这一点上,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取得他那样的成就。由此可见,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克莱齐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尽管我也为我喜爱的作家奥兹、昆德拉、略萨未能获奖而惋惜。
一年只颁给一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确错过了许多大师,但从这些年的授奖情况看,评委们的眼光没有出现偏差。2007年度的获奖者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我读过她的小说《野草在歌唱》、《又来了,爱情》、《金色笔记》和自传《影中漫步》,非常认同这个说法:她是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荣获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我读过的《雪》、《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而言,每一部都堪称杰作。2005年的获奖者哈罗德·品特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也是当代西方荒诞派戏剧在英国的最重要代表,其经典剧作《归乡》、《背叛》、《生日晚会》、《房间》、《看管人》等,代表了西方现代派戏剧的最高成就。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2004年的获奖者,我读过她的小说《逐爱的女人》、《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啊,荒野》、《情欲》、《贪婪》和剧本《死亡与少女》、《魂断阿尔卑斯山》,深为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所征服。两度荣获布克奖的南非作家库切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没有争议,他的《耻》、《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从1901年瑞典文学院开始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已107年,中国本土作家还没有一个人获得它,这的确有点难堪。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感情用事,信口开河。人家的作品摆在那儿,嘴硬不解决问题,拿出好东西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