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高山上锄山村

(2008-10-09 01:17:24)
标签:

旅游

分类: 生活镜像

妙高山上锄山村

 

               妙高山上锄山村

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境内有座妙高山,海拔578米,这在厦门已经算是高山了。山上有个村子叫锄山。按照官方文件的经典说法,锄山村是“革命老区重点村、山区边远村、重点贫困村”。这个有趣的村名让我联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

 

前些日子,我陪同领导到锄山村调研,深刻地感受到了山村的变化。车子从324国道拐上锄山路,窗外闪过的路牌就开始变得陌生起来。我们顿时失去了方向感,任凭车子一路盘旋而上。路边的树越来越茂盛,资料里介绍的“九曲十八弯”土路、危路已经被环山水泥路所取代,见不到尘土飞扬、泥泞不堪的旧日景象了。但坡还是陡,弯还是急,不多会儿,我们就被转得晕头晕脑。

 

终于见到了土生土长的锄山村委会主任。喝过村里自产的菊花茶,主任开始介绍情况:锄山村是个大村,全村200多户1000余人,过去收入来源有限,一直是重点贫困村。前些年,市领导亲自挂钩帮扶,筹措资金修起了环山公路,还牵线搭桥引来了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与村里合作进行生态农业开发,不仅种植食用菌、小菊花,培育花卉、盆景,还养猪、牛、羊、山鸡与土蜜蜂。主任说,以前猪的粪便都是随便排放,污染环境,现在建起了多个沼气池,用沼气发电,发酵后的粪便渣可以做小菊花和牧草的肥料,而牧草用来养猪和喂鱼,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不污染环境,又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主任自豪地说,如今的锄山村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自来水、有线电视、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村,新落成的文化活动中心设有舞台、打牌室等,为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我们看到,村里的新楼一栋连一栋,的确是富裕了。

 

在主任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妙高山制高点。空气真清新啊,吸一口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主任指着一条防火林带说,这就是翔安与泉州南安的分界线,山顶上的这座佛国寺就是南安人修建的。这个时候,我们才注意到榕树掩映下的佛国寺。据寺里的碑铭记载,此寺由释会机法师创建。释会机法师是南安朴兜乡人,俗姓吕,清宣统三年(1911)于南安杨梅山雪峰寺披剃出家。妙高山地邻南安,山间有18盘古道,会机法师经常往返其间,常在妙高山顶歇脚,遂发愿要在山上建造佛刹。不久愿成,命名为佛国寺。“文革”期间,寺毁,仅余断壁残垣。20世纪90年代中叶,其徒宏辉法师决心募化重建。他以90高龄飘洋过海,募集巨资,重建佛国寺,于199610月动工,1999年中秋告竣。新寺下垒台基,殿宇五开间,四面环廊,屋盖重檐歇山,端庄典雅。殿中供奉宏辉法师由新加坡请回的释迦牟尼玉佛,故大殿称为玉佛宝殿。殿之左右各建一座两层楼房,以为住僧寮房斋堂。楼、殿之间,筑垒围墙,中辟圆形门洞。寺右院中,竖立《妙高山佛国寺重建碑记》、《宏辉上人事略》、《捐资芳名碑》碑刻三通。据说,此寺虽位居高山,但香火不断,不少香客还来自东南亚,他们对锄山村的巨变无不感到惊讶。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锄山村时,还带走了村里自产的蜂蜜、野花粉、菊花茶各一罐。主任说,因自然条件相对特殊,我们种植的小菊花味道甘甜,清香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消暑祛风、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益胃、润喉生津、降低血脂、解酒等功效,但由于宣传得不到位,至今识得其价值的人不多。听着主任满口的广告词,我们笑了: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锄山村民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