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痛苦你就喊

标签:
杂谈 |
分类: 直言不讳 |
有了痛苦你就喊
日前,一个我认识的才女在深夜跳楼自杀身亡的消息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在许多人的惯性思维中,才女往往长得丑。但这位才女却是个异数,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容貌姣美,事业顺遂,生活富足。这样的女子怎么会选择如此激烈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呢?我想不通。
后来听说,她在遗书中给出的自杀理由是:久患抑郁症,长期受失眠困扰,没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熟悉她的朋友还是难以接受这个理由:她平时有说有笑,与领导、同事、下属关系融洽,看不出“抑郁”呀!
我突然想,也许关节点恰恰就在这看不出“抑郁”上。她是一个好强的人,不愿让人分担痛苦,人前强颜欢笑,时间长了,终于顶不住了。
这让我记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将军在指挥打仗,突然前方传来消息说他的儿子已经战死,结果那个将军若无其事,仿佛死掉的那个士兵和他没有关系,战争继续。后来他身边的仆人也战死,他一下就崩溃了,倒地死亡。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儿子和仆人的关系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他的儿子死时,他若无其事,当他的仆人死时,他却崩溃了呢?著名作家余华认为,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对痛苦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当他的儿子死时,他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接近崩溃的边缘,当他的仆人死时,只是轻轻的一点就彻底垮掉了。我们由此得到一条重要的启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一定要学会发泄,假如你不发泄的话,日积月累,某一天你遇到一些小事,说不准就会来个总暴发,彻底崩溃。
生活在眼下这个时代,节奏快,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大,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成功或不成功,都有很多委屈,有很多不高兴,甚至有很多不满。如果把这些委屈、这些不高兴、这些不满都郁积在心里,总有一天会承受不了的。所以要学会发泄。正如长篇小说《活着》的作者余华所说:人有时是需要发泄的,这样内心才能平静。
发泄的途径因人而异:可以找心理医生疏导,可以向亲人、朋友倾诉,可以又哭又笑地大醉一场,可以到旷野、到海边狂喊几嗓子,也可以高声朗读你喜欢的诗篇,或在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中,把你的情感放到某个人物的情感上,为他们的命运哭,为他们的命运笑,甚至为他们的命运惋惜,为他们的命运高兴。还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写写博客,向陌生的网友尽情倾吐内心的隐衷。这些都可以达到发泄的目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应当珍惜。作家池莉说,有了快感你就喊。我说,有了痛苦你也大声地喊出来吧,让它消失在广阔的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