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荡四方 |
我镜头里的黄山石
黄山怪石与奇松、云海、温泉一起构成“黄山四绝”。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这些可谓鬼斧神工的黄山石,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目前已被命名的有1200多处,它们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像孔子拜观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飞来石、喜鹊登梅、老僧采药、苏武牧羊等,都堪称一绝。飞来石耸立在平天矼西端群峰中的岩石平台上,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远远看去,上面那块石头的确像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
说黄山石“怪”,不仅指造型惟妙惟肖,更指它们从不同位置、在不同天气观看形状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瞧,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而在我看来,黄山石最奇妙处在于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相映成趣,其中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最为典型。梦笔生花坐落于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内,海拔1600多米,孤峰耸立。由于孤峰的上部三分之一处横裂,裂缝以上部分渐圆渐尖,形如书法家蘸满浓墨的笔尖,而下部三分之二的石柱恰似笔杆。“笔尖”上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松枝伸展,犹如盛开的花,而峰下更有一石如人卧睡,故名“梦笔生花”。清人项黻有诗赞曰:“石骨棱棱气象殊,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令人遗憾的是,1982年,寿逾600岁的“花”因自然衰老而“寿终正寝”,整座笔峰为之黯然失色。为了弥补这一缺憾,黄山管理部门曾专门设计制作了塑料模型,安装在原来的位置上,在海内外传媒界引起颇多争议。2003年,黄山市决定重新培育一棵“黄山松”,让其在原地复活。据陪同我们游览的黄山景区管委会的同志介绍,当时他们为此成立了专门小组,利用笔峰上的两条天然石缝,对种植点填充新鲜肥沃的松林腐殖土,然后根据原有树形,精心选择出备栽树,用钢缆巧妙吊装到笔峰之上。在专家们的细心呵护下,施用了活力素、蒸腾抑制剂和伤口愈合剂,使得新栽的松树渐渐恢复元气,生根发芽。专家称这是个奇迹,其复活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从此,游客又可以看到真实的“梦笔生花”了。